深圳市长圳公共住房及其附属工程项目是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首批智能建造试点项目之一。项目总投资58亿元,总建筑面积约116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提供近万套人才安居住房。
该项目示范应用了16个“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的49项关键技术成果,累计节约工程造价约7500万元,缩短约10%的总工期,有效提升了工程建设效率和效益。项目应用的智能建造相关技术主要包括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建筑机器人和装配式建筑三个方面。
依托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项目全链条贯通
该项目研发应用了建筑产业互联网平台——中建科技智慧建造平台,系统性集成数字设计、智慧商务、智能工厂、智慧工地和智慧运维5个子系统,采用BIM技术打通了建筑设计、计价、招采、生产、施工以及运维全过程,实现了多方参与、协同联动的一体化管理,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切实提升施工效率。一是采用数字化正向设计,实现全专业一体化协同,避免各环节衔接不当造成的人力、物力资源浪费,形成与传统施工企业不同的差异化竞争能力;二是应用BIM轻量化技术,将全产业链条的数字信息集成在BIM模型中,为物联网应用、智能工厂和智慧工地的部署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三是通过BIM设计模型与智能工厂和施工现场的动态关联,实现预制构件设计、排产、生产、物流、吊装、使用等全过程数字化管理和质量追溯。
研发应用建筑机器人推动项目提质增效
中建科技依托该项目研发了钢筋绑扎机器人、三维测绘机器人和多功能建筑机器人。
其中,钢筋绑扎机器人可以通过两台机器人协作,实现钢筋节点的绑扎等智能化作业,为项目生产了100余套飘窗钢筋笼,机器人钢筋分拣识别准确率达95%以上,质检合格率100%,相较于传统人工绑扎效率提升2~4倍;三维测绘机器人可快速精确扫描测量墙面、柱面的平整度和垂直度,具备基于BIM模型自主规划作业路径、自主避障的功能,通过云端自动建立点云模型,与BIM模型进行比对后生成质量报告,可在2分钟内完成单个房间毫米级点云扫描,测量效率相较于传统人工测量提升2~3倍。
采用装配式建造方式全面提升建筑品质
该项目代表了国内装配式建筑的先进水平,实现了质量可靠、品质提升、价格合理,展现了装配式建筑的优势,主要创新举措包括:一是采用标准化设计,组合出多样化建筑立面,实现“在千篇一律中求得千变万化”;二是因地制宜选择成熟可靠适用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体系,应用了一系列新技术大幅提升抗震性能、施工效率和建筑品质;三是采用装配化装修技术,有效提升建筑品质,增强了人民群众对装配式建筑的获得感;四是采用工程总承包方式,将传统建造模式割裂的设计、生产、施工等单位构建为利益共同体,实现项目整体效益最大化;五是创新招标投标方式,以“优中选低”取代“低价中标”,采用“评定分离”方式,实现优质优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