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广州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精细化提升背街小巷照明品质

2022/07/1813071 作者: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导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绣花”功夫组织对背街小巷路灯进行巧设计、微改造,出台设计指引、构建智慧照明管控平台、健全管理体系,系统提升背街小巷路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整治照明黑点,保障居民夜间出行安全。

小路灯点亮大民生,光影里穿梭烟火气

广州市很多最具有烟火气和文化底蕴的背街小巷,大都属于非市政道路,街巷狭窄、走向弯曲,照明设施不足。近年来城市发展变化大,人口增速快,原本通行需求不高的背街小巷等非市政道路,路过行人越来越多,夜间缺少照明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用“绣花”功夫组织对背街小巷路灯进行巧设计、微改造,出台设计指引、构建智慧照明管控平台、健全管理体系,系统提升背街小巷路灯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深入整治照明黑点,保障居民夜间出行安全。


建立有效机制,强化技术指引,为背街小巷照明整治提供实施保障


今年年初,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印发实施《关于提升全市背街小巷等道路照明设施亮化水平的工作方案》,组织各区照明行业主管部门对全市范围内背街小巷等道路照明设施开展一次地毯式大排查,摸清底数,并常态化开展“有灯不亮、有路无灯”整治工作。按照“边发现问题边整治”的原则,主动巡查、及时上报、跟进整改,进一步健全全市路灯照明监督管理长效机制。


深入研究广州历史文化与自然环境特点,结合背街小巷空间特点,出台《广州市背街小巷照明设计指引》,明确建设范围,制定和细化技术指标,坚持绿色低碳、智慧照明原则,对背街小巷、城中村道路、小区道路、河涌边道路、公共绿化带等5种类型道路建设功能照明作出指引,并结合道路及建筑特征,统一设计具有岭南特色风格的灯具。选取5条道路进行了示范设计,为各区进行设计工作提供了标准化模板设计指引,弥补非市政道路缺少照明技术标准的不足,为广州市开展照明专项整治工作提供设计依据与指导,构建和谐、灵动和美丽的社区空间,提升市民夜间幸福、安全出行体验。

主动排查背街小巷照明黑点,点亮市民安全出行最后一百米


为重点解决市民出行刚性需求路段加灯,点亮市民安全出行最后一百米,市住房城乡建设局主动作为、查漏补缺,持续提升路灯照明服务水平。结合道路实际情况和照明需求、环境特点等进行实地查勘后,优化加灯设计方案,利用电力电杆、临街无窗户墙面等可利用点作为安装路灯的支撑点,安装LED灯或附墙灯,在提升照明效果的同时,避免眩光对住户的影响。同时注重精细化施工,尽可能减少对绿化、路面及人行道的挖掘量,并及时恢复原状,将施工对居民生活环境影响降至最低。


积极创新道路路灯加灯模式,把道路路灯零星加灯纳入日常维护专项工作中,加灯周期由原来2年缩短至2个月以内,有效提升加灯工单办理时效,从源头上提高市民满意度。截至目前已完成2282个背街小巷路段线路,共17234盏路灯的巡查工作,总计加装并修复5317盏路灯,小路灯点亮大民生。



始终急群众之所急,高效解决居民反映的照明黑点


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及时解决市民投诉的亮灯黑点问题。市照明建设管理中心坚持将“照明信访投诉求助工作”列为班子会议的常设议题,持续关注信访投诉求助工作开展情况。强化疑难工单处置,坚持深入现场一线,积极化解矛盾,稳妥解决问题。在海珠区沙溪新一街、白云区金沙洲、荔湾区周门西街等区域路灯不亮问题解决中发挥积极有效作用。全流程闭环做好信访投诉工单,将信访投诉处理细化分解成12个环节,每个环节均明确工作事项、工作细则、责任人和办理期限。今年1-5月12345热线工单数量344件,同比下降34%,12345工单满意率达99.1%。如接到居民反映海珠区沙溪新一街33号缺失路灯、白云区金沙洲彩滨南路江边及浔峰山生态公园路灯不亮等问题时,迅速反应,高效加装、修复亮灯,保障市民夜间出行安全,得到街坊的一致好评,市民还专门在“活在金沙洲”公众号上发文致谢。



构建智慧照明管控平台,应用科技技术手段提升背街小巷照明治理能力和水平


针对广州市照明设施数量大、系统组成复杂、时空跨度大、安全管控难等特点,基于资产图谱构建智慧照明管控平台,科学构建城市照明管理机制,提高城市照明治理能力和水平。



以电箱为基准单元、电箱管理人作为责任主体,全过程日常运维进行管理,形成整体高效的工作机制。将数据结果广泛应用于日常维护管理,实现24小时监控,自动预警,自动考核。对中心五区1764台电箱、4623条回路、21.6万盏路灯进行集中管理,对“一带两轴多节点”全域景观照明829台电箱、2万多条回路、81万多盏灯具进行统一管控,实现常态化在线率均在99%以上。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将继续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城市治理理念,继续集中精力开展背街小巷、边远角落等薄弱区域加灯工作,同时进一步发挥照明网格化管理机制作用,提高照明故障处置时效。此外将不断完善全市照明考评体系,采用随机抽检方式,加大对各区及各单位的监管力度,确保全市照明管理水平整体提升、均衡发展,在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上做出照明贡献。



文章来源: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