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探索绿色韧性发展之路

2024/06/144247 作者:造价通
导读:中国已选定39个城市作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试点,通过多部门合作,旨在提升城市对极端气候的抵御能力。扬州、成都、广元、重庆和天津等地正积极推进措施,包括强化基础设施韧性、优化绿地系统、科技风险管理及公众参与,以创建绿色、安全的韧性城市模型,为全球城市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实践参考。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增强城市抵御极端气候事件的能力,提升城市系统的韧性,中国正积极推进气候适应型城市的建设。今年5月份,生态环境部、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8个部门联合发力,宣布了39个市(区)作为深化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试点,标志着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扬州:强化城市生命线,保障韧性生活】

江苏省扬州市作为试点之一,正积极完善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治理体系,从制度层面确保气候适应措施的有效实施。其核心在于提升城市基础设施的气候韧性,确保城市在极端天气事件面前仍能维持基本运转,如通过优化防洪排涝系统、水资源合理配置等措施,为市民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居住环境。

成都:巴山蜀水间的气候韧性典范】

四川省成都则以公园城市理念为核心,将气候适应型建设与生态保护完美融合。超过7000公里的天府绿道,不仅是市民休闲的好去处,更是城市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成都不仅有效缓解了城市内涝,还提高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巴蜀特色。

广元:绿色生态,铸就巴蜀特色韧性城】

四川省广元市在构建气候适应型城市的过程中,重视城市绿化的系统布局,通过构建完善的绿道体系和提升绿色建筑比例,不仅美化了城市面貌,还显著提高了城市的生态服务功能。同时,广元的海绵城市建设,通过一系列雨洪管理项目,增强了城市对极端降雨的应对能力,保障了城市的水安全。

重庆:科技赋能,全链条风险管理】

重庆市依托科技力量,实现了气候变化影响的实时监测与预警,通过智能化管理,建立起一套涵盖风险评估、动态调度的全链条风险管理体系。这种创新做法大大提升了城市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快速反应能力,为城市安全筑起了智慧防线。

天津:科学布局,绿动未来】

天津滨海新区以科学规划为引导,通过构建城市绿道系统和通风廊道,有效缓解了城市热岛效应,同时加强海绵城市建设,提升了城市供水系统的韧性,为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构建气候适应型城市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通过科学的规划、合理的资源配置、先进的技术应用以及公众的广泛参与,我们可以提高城市的气候韧性,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扬州、成都和重庆的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也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未来,我们期待更多的城市能够加入到气候适应型城市建设的行列中来,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


文章来源:造价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