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的数据,我国城乡房屋总量约为3.54亿栋,总面积已超过1200亿平方米。在国家“双碳”目标的背景下,确保既有建筑的安全性鉴定工作是城市更新行动中“避免大规模拆除和重建”、“尽可能保留现有结构”的关键措施之一。随着国家标准体系的改革深化,8项结构类全文强制规范及《既有建筑鉴定与加固通用规范》的颁布实施,为了使这些标准更加协调一致,更好地适应新的研究成果,并配套使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于2024年下达了对相关工程建设规范标准进行修订的任务。
2024年11月28日,国家标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编制组正式成立并召开了首次工作会议,会议采取了线上与线下结合的形式。出席此次会议的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四川省住建厅标准定额处的领导。此外,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杰教授(同济大学)、四川华西集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吴体、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兼副总经理葛庆子等专家也参加了会议。
编制组成立会议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结构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秘书长朱爱萍主持。会上,第一起草单位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的葛庆子副总经理向参会的领导和专家表示欢迎,并介绍了标准修订的背景信息,承诺将为标准的修订提供必要的支持条件,并强调该院将继续致力于标准化工作的推进。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的张嘉芮强调,近年来住建部不断深化工程建设标准化改革,现已发布37本全文强制规范。她指出,在修订此标准时应关注其与其他全文强制规范及相关推荐性国家标准之间的协调一致性,并严格遵循住建部所规定的修订内容和进度要求。
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标准定额处的代表则分享了有关“好房子”政策的信息,认为《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对于旧房改造至“好房子”至关重要,并邀请编制单位加强与四川省在标准化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国标编制任务。
李杰教授在线上参与会议时提出了三点建议:首先,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其次,定性措施需与定量分析相结合;最后,要平衡实用性和前瞻性,确保标准既具有操作性又包含前瞻性的内容。
第一次工作会议由刘汉昆主持,他代表编制组详细介绍了《民用建筑可靠性鉴定标准》(GB50292-2015)的修订大纲草案,包括立项背景、编制单位和成员组成、主要修订内容、分工安排及进度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会议最终审议并通过了修订大纲和编制组成员名单,标志着国家标准修订工作的正式启动。该国家标准由四川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主导,联合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共同参与修订,旨在提升我国既有建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支持城市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