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与市场监督管理厅联合发布了《城镇智慧供热技术标准》,这一地方标准的出台标志着吉林省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该标准旨在通过规范城镇智慧供热系统的建设与管理,促进供热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并确保供热质量的提升和系统安全运行。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和节能降耗的要求日益提高,这份标准不仅为供热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方针,也推动了传统供热设施向智能化方向的转型。
文件中详细规定了智慧供热系统的技术要求,涵盖了从热源、热网到热力站及热用户的各个环节的数据采集、传输与存储,以及数据安全措施。标准特别强调了智能化管理和远程监控的重要性,例如建立了初级、中级和高级智慧供热企业管理系统。这些系统不仅能够实现对热源设备的智能控制,还能进行负荷预测、地理信息展示等功能。此外,数字孪生技术的应用被提及,以实现虚拟空间中的仿真模拟运行,从而更好地支持决策制定和技术优化。
对于工程建设领域而言,《城镇智慧供热技术标准》的影响深远且积极。它为供热工程的设计提供了明确的技术指导方针,有助于推动传统供热设施向智能化方向转型。通过引入先进的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可以有效降低能耗,减少环境污染,同时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和舒适度。此标准还将促使更多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如新能源热源监控、多能耦合系统、室温精准调控等,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升级和服务水平的提升。
标准中明确了不同级别的智慧供热企业管理系统应具备的功能。初级智慧供热企业管理系统需要建立热源监控子系统、热力站监控子系统、视频监控子系统、室温采集子系统、收费子系统、客服子系统和能耗分析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共同作用,实现了对供热过程的全面监控和管理,保障了供热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中级智慧供热企业管理系统在初级的基础上增加了管网监控子系统、地理信息子系统、负荷预测子系统和设备及管网管理子系统。高级智慧供热企业管理系统则更进一步,在中级的基础上加入了终端热用户调控子系统、热网在线仿真子系统和数字孪生子系统。这些高级功能的加入使得供热管理更加精细化,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环境条件。
在智慧供热监管系统方面,标准同样提出了具体要求。初级智慧供热监管系统需包括企业档案子系统、供热资源信息子系统和地理信息子系统,而高级智慧供热监管系统在此基础上增加了供热动态分析子系统、供热评价子系统、公众服务子系统、辅助决策分析子系统、供热应急管理子系统和数字孪生子系统。这些子系统的构建使得监管部门可以实时掌握供热企业的运营状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保障居民的正常用热需求。
数据与安全是智慧供热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标准中明确规定了热源和热力站的运行数据应小于1分钟采集一次,小于10分钟上传一次;热网运行数据应小于60分钟采集一次,小于120分钟上传一次;热用户运行数据应小于30分钟采集一次,小于60分钟上传一次。报警数据则要求实时上传,即使发生异常情况也要保证数据的连续性。各个层面的数据交互使用通用的通讯标准,如MODBUS、OPC、PROFIBUS等,以确保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同时,标准还对供热物理设备的防护安全进行了规定,要求具备足够的物理安全防护机制,防止篡改或损坏,并且涉及用户隐私的信息及其他各层次涉密信息应实现数据脱敏,保证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验收环节也是智慧供热系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满足合同要求的所有建设项目必须经过单机调试和分系统联调,测评依据现行国家标准,联合调试和试运行时间不少于30天,期间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后方可进行验收。验收过程中应对智慧供热系统的智能化程度进行评估,并对其节能效果进行评价,最终形成完整的验收报告或评价报告。
运行维护方面,智慧供热系统应建立日常运行维护管理制度,由专职人员负责,并进行全面的技能培训。运行维护记录应当完整保存,定期检查传感器的数据准确性,确保通信网络通畅,服务器、存储系统、数据库系统和软件系统的巡检工作也不容忽视。为了保护系统的安全性,安装防火墙和反病毒软件是必不可少的步骤,同时还要根据最新的要求对系统进行升级和维护。
《城镇智慧供热技术标准》不仅体现了技术进步的结果,也是社会需求变化下的必然选择。随着这项标准的实施,我们可以预见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地区开始采用类似的智慧供热方案。这不仅会改变传统的供暖模式,也会加速城市基础设施现代化进程。更重要的是,该标准体现了政府对于节能减排目标的坚定承诺,以及对于改善民生福祉的关注和支持。通过标准化建设,不仅促进了区域间的协调发展,也为全国范围内推广智慧供热积累了宝贵经验。
可点击链接查看:
《城镇智慧供热技术标准》
https://chaoshi.zjtcn.com/classifydetails/36029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