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后,上海的每一幢优秀历史建筑都将拥有自己的专属档案。
记者昨日从上海市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市历保办”)获悉,上海将在长宁、徐汇试点的基础上,全力开展“一房一册”普查和保护指南编制等基础性工作,明确保护内容和要求,告知产权人、使用人并接受社会监督。
已有区县成立保护委员会
据介绍,市区各级历史建筑保护管理部门将积极研究、探索新常态下历史建筑遗产的更新利用和保护管理新机制,不断提升历史建筑保护管理水平。目前,徐汇、黄浦、浦东新区都相继成立了历史文化风貌区和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委员会,其他各区县也将陆续成立历保委,规划、文物、房管等部门进一步完善保护管理机构、充实保护管理人员、落实保护管理责任,建立保护管理新机制。同时,各区县政府还将通过把历史建筑日常监管和巡查纳入网格化管理,发挥联动优势,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劝阻、及时处置。
此外,本市还将积极鼓励、发动社会各方都参与到历史建筑保护工作之中,具体包括:进一步加强街道、社区志愿者队伍建设,发动市民广泛参与等,并以此促进历史建筑依法使用、有效保护;强化保护建筑技术研究和应用,扩大宣传,加大保护技术的专业培训。
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本市不断探索并积累保护建筑功能更新和修缮经验,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优秀历史建筑保护性修缮工作,解决了房屋安全和使用功能,切实改善居民的居住条件和居住环境。其中,先后探索了成片保护整治试点,如:黄浦区南京东路外滩段和外滩源、思南路47和48街坊、静安区巨鹿路、徐汇区建业里等历史建筑较为集中的街区或地段。
此外,本市还结合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功能更新利用,结合各类产业遗存的历史价值,对一批产业遗存进行了保护与更新利用的试点探索,如:沙泾路工部局宰牲场(现1933老场坊)等改造为创意产业园区,在产业遗存保护技术、保护利用方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积累了经验。
今年,市规土局还将会同市文广局、徐汇区政府,开展首届“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展示活动,结合保护与发展的需求,选择包括历史街区在内的、与市民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空间,并通过多种方式,邀请市民共同参与;将城市建设中的实践项目引入,将城市公共空间活动的艺术成果应用于公共空间,从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