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建筑师 渡堂海
Q:您的母亲就出生在上海,而在您的建筑中,我们看到很多中国文化潜移默化的呈现,请问您对中国是怎样的感情?在建筑中如何呈现这种感情?
渡堂海:设计、还有建筑要特别注重环境,还有这些建筑、大楼、空间感,要能够融入自然。自然也要融入到城市建筑当中,大家走亲访友,邻里之间相互走动,我们那些前辈就是这样做的。所以我把自然融入到我的设计里,把风、阳光、月亮、光线、水,还有创造人们能够聚在一起的空间结合在一起。所以建筑可以创造一种情感。也许高层建筑当中可以有一个空中花园,人们可以在上面打打麻将,和朋友一起喝茶、赏月,跟孩子们一起玩耍,而不是一座所谓的“雕塑”。我们要创造一种让人们可以居住的诗意的地方,自然会是其中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Q:提到诗意的,您本身除了是建筑大师,同时也是一位诗人。“诗意的栖居”对您来说是什么?或者说您认为人最好的栖居方式是什么?
渡堂海:以张家界玻璃桥为例,我想建一座让人行走时,如漫步在云中的大桥。我通过运用玻璃这种材质,设计出一种无形的效果,让这座桥消失,隐于自然,我认为这就是一种诗意的建筑。我觉得诗意建筑都是赋予建筑本身一种新的感觉。有一些空间,可以给人创造出一种情感、好奇心。
诗意并非仅局限于从审美角度来衡量。比如说我们创造一种美妙的形式,让人看得到月光照耀,给人带来内心共鸣,这就是诗意建筑。房间、空间、人、自然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并且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着,例如苏州有一些充满诗意的园林,在这样的空间走动,你看到的水流、亭子,都是一首首诗。这些诗意的景观和建筑相结合,就是所谓的诗意建筑,他们能让我们感受到自己的气息是鲜活的,真实存在的。
Q:您怎么理解设计的“在地化“?是对当地文化符号的简单复制,当地材料的大量堆砌,还是在气质和所提供的生活方式上和当地接轨?
渡堂海:“在地化”就是和一个特殊的地方产生关联,包括当地文化、遗迹和周围的自然环境。“在地化”不是一种“风格”或趋势,而更像一种运输方式,将人们送到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里去。中国正面临令人忧虑的大规模城市化,千千万万的中国人正在离开小城镇,迁居大都市,而小城镇的原貌也在一点点消失、被摧毁。
因此,“在地化”设计应该是中国的一项国家任务,是挽救中国老城镇和乡村传统、文化和遗迹的必须。
Q:当所有酒店设计都在试图“在地化”的时候,如何避免再次陷入“同质化”?
渡堂海:“在地化设计”带给客人很多新的视角。当地文化、遗迹和传统所带来的独特会让客人真切感受到自己正身处一个独一无二的处所中,而不是在全世界都雷同的连锁酒店。和酒店设计工业的同质化、“国际化”和熟悉感相比,独特的“在地化”带来多样性、好奇心和深度。在“在地化”设计中植入现代技术和未来的创新,一定会造就一种新类型的酒店,令人激动,充满想象力。
当您拿到一个酒店项目时,会从哪些角度入手考虑酒店和当地环境之间的关系?
渡堂海:中国和世界都在经历全球生态危机,包括污染、能源短缺和物种灭绝。我们必须在设计酒店和其他建筑类型时,以一种谨慎而环保的态度来思考。我们必须让人造环境与它所处的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保持平衡。自然帮助我们清洁空气、谁和土地,如果我们善待她、尊重她,设计零能耗建筑。坚持环保原则,使用环境友好和可循环材料,这是我在设计时首先会考虑的问题。
Q:关于设计酒店,或者说精品酒店的设计,您认为现在业内最应该关心和讨论的一个问题是什么?
渡堂海:什么是酒店?一个酒店是为了什么而建造、设计?
酒店分城市酒店和度假酒店。城市酒店一般都拥有大体量、较多的客房数量的长长的双内廊。度假酒店通常在尺度和高度上小一点,房间数少一点,和自然有直接的接触,会着意营造家的氛围。总的来说,酒店是人们放松身心,进行精神充电,进行心理平衡的地方。
Q:您最喜欢的酒店设计?
渡堂海:我首先想到的是东京的帝国饭店,由世界知名建筑师Frank Lloyd Right设计,1923年开业,现在是一座博物馆。
我喜欢这个酒店的尺度和它所带来的安全感。酒店使用了很多当地材料,例如自然砖,同时和自然之间拥有很好的关系,创造出一种永恒的感觉。建筑的室内设计和柔和的自然光搭配得恰到好处,创造了一种平静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