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湖北]武穴:“循环”演绎绿色武穴

2015/07/201350 作者:佚名
导读:7月13日,笔者来到位于武穴市石佛寺镇的新金利生物质发电项目区,一派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映入眼帘。

“循环”演绎绿色武穴
——武穴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观察

7月13日,笔者来到位于武穴市石佛寺镇的新金利生物质发电项目区,一派大干快上、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映入眼帘。

据了解,该生物质发电项目投产运行后,每年可利用15万吨农作物秸秆或残余木料替代标煤作为发电原料使用,这将有效控制能源开采,减少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年发电量可达1.2亿度。

让市民呼吸清新空气,给市民创造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新金利生物质发电项目只是武穴市追求低碳工业、打造绿色宜居港城的一个缩影。

武穴市委书记徐和木、市长郝胜勇介绍,近年来,武穴围绕“现代港城、实力强市、城乡一体、生态武穴”这一发展定位,按照“产业关联,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发展思路,引导工业企业打破产业界限和传统思维模式,坚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实行跨行业、跨园区、跨产业联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工业企业转型升级,演绎出绿色武穴建设的精彩大戏。

“灰姑娘”磷石膏华丽转“生”

在武穴田镇“两型”社会建设循环经济试验区,10公里长的工业长廊,数万棵香樟树布局齐整地呈现在试验区主干道两旁,祥云化工、华新水泥、亚东水泥等生产区内,大型厂房气势磅礴、花团锦簇,让人感受到这是一个低碳工业区。

笔者在田镇试验区管委会同志的引导下进入亚洲最大纸面石膏板生产基地——泰山石膏(武穴)分公司的生产车间,他们介绍,“灰姑娘”磷石膏华丽转“生”的故事天天在这里上演。

车间内一条长度达520米的亚洲最长的纸面石膏板生产线正在快速有序运转。

据了解,这条生产线每天纸面石膏板的产量达到18万平方米。

“石膏板原材料全部使用的是祥云化工的磷石膏废渣,成品质量不比采用天然石膏原料的差,年可减少天然石膏开采量60万吨。”泰山石膏武穴分公司安全质量处处长朱支磊介绍。

朱支磊所说的祥云化工是试验区内一家以磷化工为主的生产企业,原来祥云化工曾经每年在磷酸生产过程中要产生200余万吨固体磷石膏废渣无处消化,“灰姑娘”磷石膏如何华丽转“生”成为可利用资源成为祥云化工所思所想。

武穴市委、市政府应祥云化工之所想,引入泰山石膏落户试验区,成功破解了这一问题。用祥云化工磷石膏废渣作为天然石膏生产纸面石膏板的原料,泰山石膏生产的成品纸面石膏板中未使用1毫克天然石膏。

泰山石膏项目只是田镇循环工业中的参与者之一。华新水泥利用磷石膏废渣制作水泥缓凝剂,代替天然石膏进行水泥改性,每年消耗磷石膏废渣90万吨。不仅如此,还有数家建材企业运用磷石膏废渣制作成建筑用灰砂砖,此举也减少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据悉,泰山石膏、华新水泥等企业年总共减少原料成本开支数千万元。

一条生产线解除垃圾围城“警报”

地处试验区的华新水泥(武穴)生产基地是华新水泥旗下最具规模的分公司。当笔者进入厂区,隔三差五看到了装满垃圾的垃圾车进入一个硕大的方形绿壳厂房,这引起了笔者的好奇。

“高峰期,武穴市及周边县市每天有150余台次垃圾运输车,运送近300万吨垃圾补给华新水泥当发电燃料使用。”华新水泥武穴分公司执行总经理卢四桃揭秘垃圾车出入水泥厂的原因。

生活垃圾补给水泥厂当发电燃料使用,这是武穴市在全国的首创。投资7862.7万元的全国首个城市生活垃圾预处理及水泥窑资源综合一体化项目在武穴投入使用,此项目武穴市出资2000万元,由华新水泥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建设、营运,武穴市政府对每吨垃圾处置补贴60元,武穴市级财政每年要为此增加2000万元支出。

近年来,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上,武穴市采取“分类实施、分步推进”的办法。2011年建成全国首家水泥窑垃圾处理厂后,2012年底武穴完成了全市城乡垃圾中转站建设,2013年在石佛寺、田镇两个镇处启动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治理工作试点,2014年在全市范围推广,建立了“户分类、组保洁、村收集、镇中转、市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使全市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步入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快车道。

近两年,武穴通过加大政府投入、整合项目资金、发动社会捐资等方式,筹措资金1.36亿元,配备完善了农村环卫基础设施设备。全市12个镇处已建成11座垃圾中转站并投入使用,配置20升小垃圾桶35万个、240升大垃圾桶2万个,农村垃圾挂桶车118辆,购买10辆大型垃圾转运车与垃圾中转站对接,基本实现了城乡环卫设施集中收集、转运、处理工作模式。

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典型示范、平台支撑等举措,以华新水泥垃圾无害化处理为龙头的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模式,在该市12个镇处实现常态化运行,成功破解了武穴垃圾围城、垃圾围村的问题。武穴,成为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的全国样本。

革新式转型助力宜居港城建设

6月29日下午5时,笔者走进祥云化工新厂区的蒸汽发电监控室。记录显示,当天8个小时,已发电2.41万千瓦。

祥云股份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经理胡华文介绍说,与老厂区相比,新区的“新”重点突出循环经济、节能降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理念,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小循环”运行模式在新区大展身手。

比如硫酸生产,祥云老厂区是传统的硫铁矿制酸,新区则采用硫磺制酸。因为硫磺纯度高,没有废渣;在线监测,其二氧化硫排放量趋于零。

不仅如此,祥云化工利用硫酸生产产生的蒸汽,每小时可发电3000千瓦,除满足厂内生产需要外,还可外供。对蒸汽的再利用并没有完结,硫酸生产产生的高温蒸汽经过发电、磷铵浓缩两用,成为95℃以上冷凝水,可以在液氨厂再利用。这种源于硫酸车间的冷凝水本身含有一定量的硫酸,温度、酸度符合液氨厂用水要求。蒸汽循环延伸到液氨厂,可年节省硫酸25吨、节水40万吨、节煤近千吨。

“过去生产一吨肥料,差不多要用近20吨水,循环利用后,系统只需要补水5吨。”祥云化工总经理杜勋平告诉笔者,作为用水大户,公司在同行业中较早考虑到循环用水,投资8000多万元兴建闭路水循环装置,把过去直接排放的废水进行清污分流后再次利用,减轻了对环境的污染。

循环当头,循环立企。武穴通过树立标杆,引导企业把社会责任放在重要位置。2011年,武穴以打造宜居港口城市为目标,通过了《关于武穴中心城区医药化工企业搬迁的决议》。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不仅改善了居民生活环境,而且促进企业加大新技术、新工艺引进投入力度,加速转型升级步伐,形成产业聚集效应。

与此同时,武穴投资2.6亿元建成两座污水处理厂和44.5公里污水收集管网,实现城乡污水收集、处理、排放一体化;组建全省首家县市级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加强对大气、水质等环境质量监测和信息公开,打造“蓝天碧水干净武穴”。

打造生态武穴,推进绿色转型。以田镇循环经济试验区建设为重点,一套完整的“企业内部小循环、企业之间中循环、产业园区大循环”运行模式在各工业园区大展身手。华电武穴风电、智轩科技、中航工业等新能源项目正在建设中。

据了解,6月8日,华电武穴风电项目获省发改委核准批复。该项目共分三大片区,建设地点涉及该市梅川、余川等5镇,总投资18亿元,一期投资7.2亿元。项目建成后可安排就业600人,年发电80万兆瓦,创造税收8000万元。

武穴革新式转型助力宜居港城建设,该市先后荣获全国城乡绿化先进市、全省和黄冈市林业生态建设先进市,成功创建了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正在争创国家级文明城、园林城和省级环保模范城。

文章来源:造价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