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怪怪建筑
继承传统,不能固守形式,而是要传承其中的精神。要通过社会普及教育与优秀的演出及独特的空间设计,让群众感受高雅生活,体味文化生活与内在精神的关系,改变群众的精神面貌和文化面貌,整体提升全社会的审美及文化素养。另外,优秀的演出剧目、美学空间、好的作品都是我们作为文化之都的有力名片,可以大大提高民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度与民族自豪感。
文物建筑尽量复建
首都师范大学应届毕业生 王子航
我建议,在条件允许下文物建筑尽量复建。近几十年发展使无数古建被拆除,而恢复这些消逝美的最好方法就是修复古建筑。中国木质建筑不像西方的砖石建筑,除了维修,就是复建。复建的建筑既是文明延续的体现,更有实际的作用,比如地安门那里成立了24小时书店。当然,复建尽量忠实于原作,如果没有把握就不要建。
用好互联网资源和互联网思维
北京市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副主任 邢建毅
近年来,北京互联网文化传播生机勃勃。我们可以用互联网提升各类文化服务的便利性、易得性、知名度和广覆盖。比如北京有很多高档次的演艺演出场所,推广和订票已经与移动互联网结合起来。在这里有一个建议,与百度、搜狗、360网站合作,探讨建立首都网上文化的总门户。QQ用户超过8亿,微信用户超过5.5亿,与他们合作,覆盖面大、到达率高。
文化建设重在“以文化人”
北京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 刘志远
在疏解非首都功能、落实首都战略定位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以文化人”、“以文化境”,努力创造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文化条件和基础。建议一是加大对优秀影视文学作品、演出剧目和品牌群众文化活动的支持力度;二是增大在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保护上的投入,增强群众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提升群众的传统文化素养。
别让“文化设施”擦肩而过
首都经贸大学新闻中心记者 刘增荣
北京的文化设施比如公园、博物馆、展览馆、图书馆、电影院等应使它们更加接地气,使民众更加方便地走进这些文化设施。比如,近年来建成的中国电影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等,由于交通不方便,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另外希望在“十三五”规划中加强对私人文化设施的政策和资金等方面的支持,使北京城各有特色的私人文化设施得以生存、发展。
“奇怪”的建筑应建在二环外
北京晚报社区新闻部记者 许前程
现在,在二环内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大体量甚至造型怪异的建筑,北京是很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特别二环内古城文化风貌区应该更好维护好古城的风貌,大体量、造型怪异的建筑尽量少建。一方面加剧人口的集聚,二是破坏古都风貌。新颖创意的建筑可以到四环外商业区建设。比如像鸟巢建在北四环外,就成为新颖的地标性建筑,而如果建在二环内必将格格不入。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三项任务
北京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 杜立群
我觉得有三个任务可以在“十三五”规划当中给予重视。1、能不能建设一个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水系恢复。这个工作对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改善我们的城市生态环境,有示范性意义。2、现在管理历史文化名城的部门很多,能不能建立一个专门机构来从事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把它变成一个实体。3、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的修订、完善工作是不是能在“十三五”期间给予重视。
建设专门放映艺术片的院线
北方昆剧院院长 杨凤一
建议开辟专门开放艺术片的院线,政府给予资金上的支持,鼓励社会价值高的优秀作品进入院线,在这方面有政策,我相信会有良性循环,让更多百姓进入剧院看一下民族艺术的魅力。近十年北方昆曲剧院在进校园活动当中收获非常大,在学生中非常受欢迎,让他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看一场传统的戏曲艺术,对他们人生的发展,对他们文化素质的培养会起到作用。
发展文化贸易,促进首都文化中心建设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副院长 李小牧
北京建设文化中心,最大的优势不在于现在各种各样的文化资源,而在于巨大的文化消费市场潜力。北京具有全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没有的文化消费潜在市场潜力。在激发市场潜力方面政府在供给端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比如构建全国统一开放的文化大市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应该定位为中国统一开放的文化大市场中心节点,这是北京全国文化中心的定位。
要建设公共文化设施
《新华文摘》杂志社社长 李春生
建设全国文化中心,要通过改革创新的方式激活民间的创造力。政府做的事情和民间做的事情一定要分开,而且更主要要靠民间。政府怎么管呢?比如创造一个公平的文化环境,现在我觉得文化市场的环境非常重要,大家一定要平等。政府还要做一些公共的文化设施,比如纽约在做文化设施的时候,一个排练厅,不是只给某一个人的,任何人来做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