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山东]济南历下区:“五位一体”提升城区环境

2015/08/142972 作者:佚名
导读:通过保洁一体化、分类标准、机械全覆盖、精细化立体保洁和完善队伍保障“五位一体”的综合运用,城区环境不断提升,打造了“路面清、立面洁、水面净”的泉城核心区新形象。
亮 点

通过保洁一体化、分类标准、机械全覆盖、精细化立体保洁和完善队伍保障“五位一体”的综合运用,城区环境不断提升,打造了“路面清、立面洁、水面净”的泉城核心区新形象。

历下区是山东省省会济南市的核心城区,随着城市功能的逐步完善,人民群众对城市环境卫生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城市环境卫生始终面临保而不洁的局面。针对问题,历下区找准病根、对症下药,从“权责统一、标准细化、装备齐全、精细作业、保障有力”5个方面入手,建立“五位一体”的长效管理机制,着力解决各类制约环卫工作发展问题,全面提升全城核心区的洁净水平。

问题:部门交叉——城市保洁工作按照作业区域的划分,分别由城管、园林、市政、水务等部门共同负责。作业相互影响,作业时间不一致,作业标准不统一。

做法:权责统一,一把“扫帚”扫到底。

一是统一责任主体。对城管、园林、市政、水务等部门的保洁职责进行整合,明确城管局为保洁作业和管理的主体,把多重区域管理变成整齐划一的统一管理、综合养护,将各部门的保洁职能资金、区域保洁权利统一归属城管部门,以路网为核心,由一个部门负责,形成综合保洁一体化、一把“扫帚”扫到底的管理模式。

二是统一保洁范围。以区城管局为主体,明确职责,统一保洁范围,除原有的道路保洁外,花坛绿地、河道水面、栏杆天桥、下水道等所有视野范围内的城市“洁净”问题都交给城管环卫部门统一作业。形成了横到边、纵到天,全时段、全覆盖、全方位的“上天入地”作业模式,有效杜绝了互相推诿“踢皮球”现象发生。

问题:标准单一——一把尺子量到底,没有考虑到作业条件限制、季节变化的实际,造成工作标准在不同区域、不同时间段出现“水土不服”现象。

做法:标准系统,定量考核更科学。

一是分类升级作业标准。在国家标准的基础上,制订了《历下区道路清扫保洁质量与评价实施细则》,考虑区域特点、道路条件、作业季节等因素,对作业质量提出差别化要求。

首先,根据区域特点,对道路保洁,以尘土重量为衡量依据,每10平方米尘土重量不超过25克;对花坛绿地保洁,以污物件数为衡量依据,每10平方米污物不得超过2件。其次,根据作业条件,将道路细分为可水冲道路和非水冲道路。对这两类道路,又针对快车道、慢车道和人行道,分别提出不同的考核评价标准:要求可水冲道路的快车道每10平方米尘土总重不超过10克,慢车道不超过15克,人行道不超过20克;非水冲道路快车道尘土不超过20克,慢车道不超过25克,人行道不超过30克。再其次,根据冬季气温低、无法实施冲刷作业的实际,适当放宽考核标准,每10平方米尘土重量限额增加5克。最后,要求污物滞留时间主次干线不超过10分钟,街巷小区不超过15分钟。

二是优化考核方式。创新采用“一点四计量”的保洁考核办法,随机选取道路上的一点,分别采集其横断面上快车道、慢车道以及人行道、花坛绿地各10平方米的尘土、污物,进行定量考核。突出了不同区域考核无盲点的标准,建立了清扫保洁分类计量评价体系,实现了定性评价向分类定量考核的转变。

问题:机械难覆盖——边边角角扫不到,背街小巷进不去。同时,对工地扬尘的抑制还停留在水车冲刷的层面上,导致机械车辆针对性差、专项保洁不够专业。

做法:装备齐全,工艺互补效果好。

从加大机械化作业力量入手,着力于改变传统的作业方式。近年来,投入1.3亿元,购置789辆作业设备。

大型车辆全面冲刷。利用20吨大型水车每天对主次干线快车道实施全面清洗保洁,达到“路见本色”的标准。

中型车辆保洁到边。利用3吨~10吨中型水车冲刷慢车道、人行道路面,使用3吨干扫车清理慢车道、人行道及路沿石下污物。

专业车辆专项保洁。购置护栏清洗车清洗道路中央隔离护栏;采用配有吸尘风机的电动捡拾车,提高了捡拾作业的灵活性和延伸性,同时也增加了一线环卫工人快车道捡拾作业的安全系数。

小型车辆细致保洁。购置具有国际领先科技水平高性能小型清扫车,“第三刷”扫盘角度均可自由调节,保证边角路牙扫得到;采用多功能紧凑型清扫车、手推式扫地机,专门清扫人行道、繁华旅游景点、开放式小区、街巷等区域,最大限度地延伸机械化作业的广度。

引进专业降尘设备。“雾炮”车喷射距离80米至100米远、高70米的水雾,覆盖面积达3万平方米,能有效防止工地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产生的扬尘,扬尘抑制率达99%以上,清洁空气,降尘降霾。

问题:方式粗放——以突击式、短促式、集中式整治的粗放管理方式为主,作业的精细程度不足。

做法:精细保洁,立体作业无死角。

从“精细”入手,以主次干线为基础,向保洁缝隙延伸,向立面污染延伸,向下水道内延伸,向空中延伸。因地制宜,自主研发和改良了18种精细化保洁工具,有针对性地应用于空中、地下、平面的各类保洁工作,从而形成“上天入地”式立体保洁模式。

一是保洁无缝隙。研制可随意转换清扫角度的“万向扫帚”,用于清扫路边停靠车辆车底的污物;配备“长扫帚”,用于清理路沿石与路边停车间区域等较窄处污物;利用“通条”清理排水孔内积攒的尘土、污泥等污物。

二是立面无广告。利用“小铲子”、“小刷子”清理立面上的张贴类小广告,“自制涂料、砂纸、钢丝球”覆盖及清理喷涂类小广告,使各类“城市牛皮癣”无处遁藏。

三是下水道内无污物。利用“小钩子”提掀雨水、污水井箅,结合配置“长杆簸箕”,清理下水井箅内的淤泥和大型污物;对无法打开清理的下水道口,使用“尖头钩”清除塑料薄膜、纸质废弃物等小型污物。

四是空中无悬挂污染。利用最大长度达9米的“伸缩杆”,清理树枝、屋顶等污物。使用“棕刷”、“小刷子”、“玻璃擦”、“伸缩拖把”、“细耙”等配合专用冲刷车辆,刷洗路沿石、路面油渍、垃圾桶、果皮箱、公厕镜面、窗户、城市公用设施及清理藏于绿植间的污物等。

问题:队伍“不给力”——一线环卫工人多是来自农村或偏远地区的闲散劳动力,存在学历低年龄大,能力有限干不好;任务重待遇低,工人不愿好好干;人员不稳定,整体水平难提高等问题。

做法:保障有力,环卫队伍干劲足。

一是提高待遇。建立工资待遇自然增长机制,每年为一线环卫工人每人增长月工资100元;为所有一线环卫工人购买了“五险一金”,每人每月缴纳900余元,并对超龄人员设置专人专项账户,使环卫工人社会保障工作常态化;每年发放各类过节费、降温及取暖补助每人共计2600元。

二是住房保障。将环卫工人公寓建设纳入每年的“民生工程”规划建设项目。近3年来,共新建改建环卫公寓143处、2.2万平方米,1500余名环卫工人享受到了住房保障。集中为有意愿的环卫工人申请公租房,与市民享受同等待遇。为暂无住房的外来环卫工人,提供相应的住房补贴。

三是解决后顾之忧。通过积极与教育部门协调,保证符合条件的环卫工人子女能够顺利就近入学,享受市民待遇,免除校服费用;为上大学的环卫工人子女每月发放300元助学金;为环卫工人每人每月发放5斤鸡蛋;每年安排一次免费健康体检以及协调就医等。同时,为每名环卫工人每天提供5元早餐补助,解决一线环卫工人早餐问题。

文章来源:造价通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