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光纤侧面泵浦耦合器3光纤侧面泵浦耦合器的实验研究

2022/07/13267 作者:佚名
导读:(一)实验装置及方法 根据光纤侧面泵浦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采用了熔融拉锥工艺以及最基本的2×1耦合方式,实现把一根泵浦多模光纤中的泵浦光耦合进双包层光纤。在本论文的大多数应用中,主要是将915nm泵浦光由泵浦输入端注入到增益光纤中,1060nm种子光由信号输入端注入,耦合后的光功率从输出端输出。闲置端没用,但是有较弱的光功率,要作妥善处理。实验装置原理:该装置为一套熔融拉锥系统,主要包括步

(一)实验装置及方法

根据光纤侧面泵浦耦合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设计,采用了熔融拉锥工艺以及最基本的2×1耦合方式,实现把一根泵浦多模光纤中的泵浦光耦合进双包层光纤。在本论文的大多数应用中,主要是将915nm泵浦光由泵浦输入端注入到增益光纤中,1060nm种子光由信号输入端注入,耦合后的光功率从输出端输出。闲置端没用,但是有较弱的光功率,要作妥善处理。实验装置原理:该装置为一套熔融拉锥系统,主要包括步进电机控制的平行拉伸装置和火焰进给装置组成,同时配有其他监测、控制和显示设备。具体的实验过程为:首先截取约两米长的泵浦输入端光纤和信号传输光纤各一根,在中间的合适位置剥除一定长度的保护层作为耦合区域,双包层光纤则要剥除外包层和保护层,然后对耦合区域进行充分的清洗;清洗完毕后将两光纤置于夹具上固定,转移到拉锥平台上,使加热装置的火头处于耦合区域的中间位置,调整拉锥参数进行熔融拉锥,实时监测两根光纤的输出功率和分光比,当达到所需的参数时停止拉锥;然后对耦合区域进行适当的封装,最后是各个参数的测试。

(二)拉锥工艺的研究

从光纤的相对位置来说,拉锥工艺可分为平行烧拉技术和打结烧拉技术。实验的开始阶段,我们借鉴单模光纤耦合器的成功经验,也采用了平行烧拉技术,即先把两根光纤平行固定,再转移到拉锥平台上进行拉锥操作。在尝试了几种光纤组合以后,发现效果并不好,从实时监测的情况来看,两根光纤耦合到一定程度难以继续耦合,继续拉锥反而会使损耗增大,而不是呈现周期性的耦合机理,这和单模耦合的曲线有很大差别。后面的实验我们采用了打结烧拉技术,即把两根光纤相互缠绕,然后固定在拉锥平台上进行拉锥。从实验的结果来看,打结烧拉技术要比平行烧拉技术耦合效率高,这从实时监测的数据可以直观的反映出来。

打结烧拉技术虽然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侧面耦合的效率,但是实验效果仍然难以另人满意,根据已有的文献报到,尝试了泵浦传输光纤的预拉锥处理技术。即先把泵浦传输光纤拉锥一段距离,再缠绕到双包层光纤上进行耦合拉锥。经过对预先拉锥的参数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摸索后,侧面耦合效率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同一种光纤组合的结果来看,采用预拉锥处理后的耦合效率要比直接拉锥高出10%。由于光纤参数对耦合效率存在较大的影响,耦合器的优化实验对多种不同的光纤进行了优化组合,对每种组合逐一调整拉锥工艺的各个参数,包括氢气氧气流量、火焰高度、拉锥速度、拉锥距离等等任何可以影响拉锥结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 为了减小吸收造成的附加损耗,实验在多模光纤不变的情况下,信号光纤改用无源双包层光纤代替掺镱双包层光纤,经过一定的实验研究和参数优化后,样品的测试结果表明,侧面耦合的效率可以达到46.4%,但是仍然很难实际应用到光纤激光器中。一方面,无源双包层光纤本身对915nm光的损耗太大,为0.62dB/m;另一方面,多模光纤纤芯和双包层光纤内包层在折射率上的差异仍然存在,这在两种光纤的拉锥熔点上体现出来。

为了解决折射率匹配的问题,实验在无源双包层光纤不变的基础上,选用了石英丝来代替多模光纤进行侧面耦合实验。但是实验中耦合效率只有39.7%。拉锥过程中明显观察到两种光纤熔点的差异,这是因为石英丝包层为低折射率的掺氟介质,其熔点比石英低,当两光纤在同一火焰下加热时,石英丝很快处于熔融状态然后变形,而这时双包层光纤还没有到达熔点,所以拉锥过程很难控制。

最后,实验采用无源双包层光纤代替石英丝,利用两根无源双包层光纤制作的侧面泵浦耦合器,实现了较高的耦合效率,最高可达到70%,由于两根双包层光纤在性能上完全一致,所以解决了光纤的匹配问题,通过实验优化,主要性能指标达到:泵浦光耦合效率:74%;信号光耦合效率:95%;信号输入端与泵浦输入端的隔离度:>50dB;泵浦输入端对输出端反向传输光的隔离度:20dB;承受峰值功率:>15kW。

95%的信号光耦合效率对于光纤激光器,尤其是光纤放大器是十分有利的,信号光功率可以几乎没有损耗的传输到增益光纤中,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泵浦输入端对输出端反向传输光的隔离度达到20dB,能够有效的阻止增益光纤中的后向传输光进入泵浦源,从而保证泵浦源的安全工作,防止被损坏或烧毁。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