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射炉的尺寸用炉长、炉宽和气流空间高度表示。熔炼空间的大小、熔池的体积及气流的断面决定于这个尺寸。
反射炉的尺寸较大,熔炼量增大,并使铜在渣中的损失减小。大多数反射炉长30~36m,宽7.5~10 m,炉瞠高3.5~4 m。
熔炼不同的炉料时反射炉的宽度有差异。熔炼精矿,料坡的倾角较大,一般为60。左右,如只增加炉宽而不增加炉高,炉料受炉气加热的有效表面积并没有增加,但热损失增加了。熔炼焙砂,料坡较倾斜,约30。,如炉的宽度较窄,两个对面的料坡会相连,堵塞熔池,使熔炼过程复杂化。因此,熔炼焙砂时,应增大炉宽,使炉料的有效加热表面积增大,从而提高反射炉的生产率。
反射炉气流空间高度根据炉气的平均速度来选择。炉气平均速度一般在5~8 m/s,大于此范围,会使炉气带走的烟尘量增加。反射炉气流空间的高度一般为3~4 m。
反射炉本体由炉基、炉底、炉墙、炉顶及加固支架等组成。还包括转炉渣注入口、铜锍放出口、放渣口、排烟道等。
(1)炉基
反射炉是一个沉重的建筑物,仅筑炉材料总重量就达1500~3000 t,地面的负荷很大,须有良好的炉基,使负荷均匀地传到地面,否则可能发生炉子局部下沉,使砖砌体产生裂缝。
炉基应比炉子宽和长,便于有扩建的可能。
(2)炉底
炉底长期处于高温作用下,承受巨大压力,不断受到熔体的冲刷和化学侵蚀。因此,应选择适当的耐火材料构筑炉底以延长炉子寿命,提高生产力。
炉底通常用石英烧结,即用磨碎的石英石或天然河沙砌筑,其粒度不大于2mm,SiO2含量不小于92%~96%。
(3)炉墙
炉墙直接砌筑在炉基上,一般用硅砖砌成,由于硅砖易受炉渣的侵蚀,故渣线以下的炉墙内侧用镁砖、铬镁砖或镁铝砖衬里,砌黏土砖或硅砖。炉子前墙设有安装燃烧器的矩形道,炉尾侧墙中部设铜锍放出道,放渣道设于炉尾端墙或炉尾侧墙,转炉渣注入道设在炉头端墙或侧墙。
(4)炉顶
反射炉的炉顶有拱式顶和吊式顶两种。
拱式顶一般由3~7 m长的几个拱段构成,靠近炉头的拱段因处于高温区,较短且厚,炉子尾部拱段较头部拱段长,各拱段间留有50~70 mm的膨胀缝。拱式顶一般用硅砖砌成。硅砖炉顶重量较轻,成本较镁砖低、但硅砖易受碱性料尘的侵蚀,故限制了炉子的宽度。
吊式顶在4~8块砖之间嵌入2~3 mm厚的铁板连接成一个砖组,炉顶受热时,铁板熔化,使各块砖彼此黏结。砖组用重量较大、耐火度高的镁砖、铬镁砖或镁铝砖,所有砖组独立挂在横铁架上,炉的宽度较拱式顶宽。
(5)加固支架
炉子的加固支架由立在炉子四周的支柱和横贯于炉顶上方及炉子以下的拉杆组成。用二字钢或槽钢支柱成对组合,炉子加热时,及时旋转拉杆上的螺帽调节拉力,以免支柱和砖砌体变形。支柱与炉墙之间通常留25 mm的缝隙,供砖砌体受热膨胀之用。
(6)排烟道
排烟道设于炉尾,有直升炯道和斜烟道两种形式,后者对气流的阻力较小,烟尘能在此沉降,减少烟尘率。烟道的侧壁用耐火砖砌成,顶部也有用吊顶的。为减少烟道故障,通常将烟道建得宽而短,为调节气流,烟道中设有闸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