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盒是旧时人们用来装盛墨汁的文房用具,号称文房至宝。据史学名
家邓之诚《古董琐记全编》一文所述,墨盒“大约始于嘉、道之际。”但南京博物馆《南京明代吴祯墓发掘简报》所列出土文物中即有铜墨盒一件,可见最迟应在元末明初就有了铜墨盒。
墨盒从清代开始流行,由于当时液体墨汁的产生,用来盛装墨水,直至解放时期发明了玻璃瓶子代替那种铜质墨盒,渐渐退出历史舞台,一个雕刻精美的铜质墨盒成了收藏把玩的宠儿。 早期的墨盒多为紫铜,后多为黄铜和白铜,民国之后还出现了银、铝、玉、陶瓷和塑胶等材质的墨盒。白铜比黄铜名贵,其形状也多姿多彩,计有正方、长方、椭圆、六角、八角、双钱、圆形、矩形、棱形、扇形及各种花形,其式样分为单体、双体、三体和多层式。
墨盒的雕刻艺术表现手法是以阴文刻、阳文刻、双钩线刻为主要雕刻技发,在雕刻工艺上吸取了平雕、竹刻、篆刻的一些技法,其铭刻多以书法、绘画、治印的形式表现出现,刻铜墨盒融雕、镂、刻、镶、磨等复杂工艺水平于一身,汇诗、书、画、印成一器。艺匠们视铜如纸,以刀代笔或采用留青竹刻的技法,或采用照相腐蚀手法,变化多端。或仿石雕、木雕、砖雕,深则入木三分;或仿汉代玉雕游丝工艺,浅则细如发丝;所以要成就一件精美上等墨盒,雕工最为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