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导则
第1条 地下空间利用导则
1.将地下空间利用与防空减灾规划建设相结合,既为地下空间的发展带来机遇,也为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加强防空工程建设、增强城市抗毁能力提供一个重要建设契机。
2.将城市地面空间、上部空间和地下空间的开发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管理,使三者有机协调,共同构成城市空间开发的新格局。
3.在对地下空间进行开发利用前考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基础条件,如地质构造、地下矿藏、人防设施、地下管网等以及地面建设情况,同时做好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战略分析和发展预测。
4.考虑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布局体系和功能分区,包括规模、性质、容量、深度、发展方向等,充分考虑安全疏散的要求,做到合理、有效、节约利用地下空间。
5.在开发利用地下空间的同时应该保护地下文物古迹、风景洞穴和地下水源以及各种地下管网,注意地下空间的环境保护。
第2条 规划措施
1.将中心城市过去已建的地下人防工事、地下室或其他地下空间鉴定分类,可用或可经过改造利用且又符合总体规划的应尽快使用,不能利用的予以报废。
2.综合规划的城市交通网络,结合地面广场、公园等建设地下停车库、停车场,以满足日益紧张的停车需求。
3.结合民用建筑修建平战两用的防空地下室,一方面弥补地面防灾空间的不足,另一方面对地面上难以抗御的外部灾害如战争空袭、地震、暴风等提供较强的防御能力,同时还可在地面上受到严重破坏后保存部分城市功能。
4.在近期规划的同时考虑长远期的建设,对将来可能转入地下的大型重要工程设施进行规划预测,为其预留位置,避免任意占用造成的地下空间重复改造。
5.加强对新建居住小区地下空间开发的监管,对小区内人防工程的建设、使用和管理进行严格要求,形成一种小集中、大分散、相互连通的网络化城市人防新格局。
第二节 竖向规划设计指导
第3条 规划原则
建成区在满足地面排水和交通通行的前提下,竖向基本保持不变;新区和低丘缓坡地带则依据现状地形、场地排水和交通通行进行竖向调整。
尽量维持原来地形地貌,减少土石方工程量,使人工建设和自然生态环境紧密地结合。
第4条 规划措施
1. 城区地面形式
城区地面竖向采用平坡与台地相结合的混合式。组团内部地势平缓,自然坡度基本在3%以内,规划地面形式为平坡式;组团边缘近山脚处以及组团间地势起伏较大,部分用地自然坡度大于8%,建筑布置采用山地台阶式。
城区主要建设用地适宜规划坡度应符合《城市用地竖向规划规范(CJJ 83-99)》第4.0.4条执行。
2. 分区竖向控制
本规划竖向高层采用黄海高程系,单位以米计。
外舍组团:规划设计高程165~168米,需填方约15~20米,规划地面坡向由西北向东南渐次升高。
王金垟组团:规划设计高程170~200米。规划地面坡向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倾向排水渠。
城南片:设计高程对现状不作大的调整,保持现状195米~250米高程。规划地面坡向结合现状坡向,由东向西倾向鹤溪。
城中组团:已建设区域高程不作大的调整,保持现状165米~200米高程。规划地面坡向由南向北、由东向西倾向鹤溪。
城西组团:规划高程不作大的调整,保持现状170米~250米高程。地面坡向由西向东倾向鹤溪。
通天门片区:人民北路采用山体爬坡方式联系外舍,山顶道路标高控制在200米以内。在山顶布置台地式建筑群。
澄照片区:现状地貌特征为丘陵型,东侧地势较高,西侧地势较低。规划高程为450米~500米。规划地面采用平坡和台阶相结合的混合式。
3. 城市道路竖向控制
道路竖向与道路的平面规划同时进行,非机动车车道规划纵坡按小于2.5%控制,机动车道最大纵坡值按照主干路5%、次干路6%、支路(街坊)8%控制。
4. 桥梁高度控制
小溪为6级通航河道,跨越小溪道路桥梁设计标高应保证六级通航河道的桥下净空高度要求。其它桥梁应满足最大洪水位洪峰通过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