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混凝土的空心管节是以通过桩身内部的特制钢钩拧转的。而绞盘的扭转力矩则在旋叶的水平传递于桩上。
为了增加桩身的强度,空心的管节必须以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制成。由于制造和拧转的复杂困难,因而空心钢筋混凝土螺旋桩至今尚未使用。
实体截面的钢筋混凝土螺旋桩,其结构较为简单,这种桩是以高强度的普通混凝土制成,混凝土的等级为300~400公斤/公分2,而以套于螺旋桩上的常备式钢套管进行拧转。
这种类型的钢筋混凝土螺旋桩是在1951~1952年修建某座桥梁时,策—次使用的。桩身直径约为500公厘,是用300级混凝土制成。桩靴由铸铁制成。其旋叶直径为1.5公尺。桩的下沉深度约为8公尺。在土壤中下沉的平均速度在了7~8公尺/小时之间。下沉—根长8.5~9公尺的螺旋桩的全部时间,包括一切准备工作在内,不到4小时。
在另一座桥梁上,亦系采用这样的钢筋混凝土螺旋桩,其下沉深度大于17公尺。桩身为8角形实体截面,其外圆直径为4.50公厘。混凝土为300级。桩靴由钢料制成,其旋叶为三角形截面。旋叶直径为1.4公尺。所有螺旋桩均以不同速度,按5:1至5.5:1的斜度下沉土中。拧桩的最大速变达13~13.5公尺/小时。最小速度;只有一枚桩是这样的速度,约为3公尺/小时。平均的下沉速度达7.6公尺/小时。这两座桥梁所用的螺旋桩均是用中央科学研究院1945年式的绞盘拧入的。
这两座桥梁的施工组织是大致相同的。每根桩所用的扭转力矩达30~35吨/公尺,是由绞盘通过常备式铺套管而传递至桩靴。当桩靴和桩身下沉之后,将常备式钢套管由土壤中拔出,作为下次拧桩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