桧柏是我国北方的常绿树种之一,树形优美,挺拔壮观,观赏性、耐旱性和抗寒性强,易于移栽,被广泛应用于绿篱、行道树、单植点缀,具有很高的利用与推广价值。桧柏抗性虽然较强,但粗放管理常因病虫危害造成绿化失败,常见病虫有梨锈病、双条杉天牛等,对此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原则,首先创造适宜树木生长的环境条件,其次及时采取化学防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或生物农药。
梨锈病是苹果树或梨树上的重要病害,转主寄生桧柏类树木,其病原菌为梨胶锈菌或山田胶锈菌。
1.梨胶锈菌寄生
梨胶锈菌以多年生菌丝体在桧柏病部组织中越冬。病菌侵入桧柏后,10~12月出现症状,起初在针叶、叶腋或小枝上出现淡黄色斑点,后稍肿大。翌年2、3月间,渐次突破表皮露出单生或数个聚生的圆锥形角状物,红褐色至咖啡色,此即病菌的冬孢子角,同时该部位膨胀显著。冬孢子角突破寄主表皮而外露。3月下旬以后冬孢子才逐渐成熟。气温在5℃以上时,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胀成舌状胶质块,橙黄色,干燥时收缩成胶块。冬孢子萌发黄粉状的担孢子,它不能危害桧柏,只能危害转主寄生的梨树(中间寄主)等,而在转主寄生上形成的性孢子和锈孢子不能再危害梨树等,转而侵害桧柏的嫩叶或新梢,形成新的侵染循环。
2.山田胶锈菌寄生
山田胶锈菌在桧柏上以菌丝体在菌瘿中越冬,翌春形成褐色的冬孢子角,遇雨或空气潮湿时膨大,萌发大量淡黄褐色的担孢子,随风传到转主寄生如苹果等树上,侵染叶片、叶柄、果实及新梢,形成性孢子和锈孢子。锈孢子成熟随风飘至桧柏上,侵害桧柏枝条。在小枝一侧或周围形成直径3~5毫米的瘿瘤。病部呈黄色,起初表面平坦,至春季,菌瘿中心隆起破裂,露出深褐色鸡冠状的冬孢子角。冬孢子角遇雨吸水膨大,呈胶质花瓣状。桧柏受害严重时,小枝枯死。
3.防治方法
加强栽培管理,冬季剪除桧柏上的菌瘿和重病枝,集中烧毁。 两种锈菌的传播范围一般在2.5~5公里,对于离桧柏近的苹果树或梨树,应在发芽后到幼果期(梨树萌芽期至展叶后25天内),即在担孢子传播、侵染的盛期喷药保护。可用石灰倍量式160~200倍波尔多液或25%的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1~2次,均有较好防效。10月中旬至11月底,对桧柏喷施0.3%五氯酚钠以杀除传到桧柏上的锈孢子,如用0.3%五氯酚钠混合1波美度石硫合剂则效果更好。3月上中旬,在桧柏上喷施3~5波美度石硫合剂1~2次,或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可有效抑制冬孢子萌发产生担孢子。
双条杉天牛喜产卵于树势衰弱或新移栽树木的树皮缝处。幼虫孵化后立即蛀入韧皮部危害,蛀成螺旋式或纵横交错的扁圆形不规则坑道,后钻入木质部蛀成弯曲的隧道。幼虫蛀食隧道绕树1周后,造成势衰弱或整株枯死。幼虫在隧道化蛹并羽化过冬。
3月中旬至4月中旬,成虫羽化、幼虫孵化期,可向桧柏喷1~2次50%氧化乐果乳油200倍液,重点喷洒树干中下部,可有效地杀灭初龄幼虫、成虫。4~5月,为防止成虫产卵,尽量不移栽桧柏大树。用注射器向桧柏树蛀孔注入80%的敌敌畏乳油30~50倍液,毒杀幼虫。注射前清除虫道内木屑虫粪,注射后用黏土密封虫道口。
1年发生2代。卵在桧柏上越冬,翌年3月下旬开始孵化危害,蚕食树叶。5月中旬在树叶上、树皮缝等处化蛹。5月下旬成虫羽化、交尾,在叶上产卵5~41粒。6月中旬,第一代幼虫孵化危害,7月上旬出现第二代成虫,7~8月危害最重,可将全株树叶吃光。9月中旬化蛹,9月下旬成虫羽化,在桧柏叶上产卵过冬。
6月中旬和7月中下旬幼虫孵化后,用90%的晶体敌百虫或80%的敌敌畏800~1000倍液杀灭幼虫。5月下旬和9月中旬蛹期,在树叶、树皮缝处人工捉蛹。6月上中旬和9月中下旬成虫羽化期利用黑光灯诱杀成虫,或用敌敌畏烟雾熏杀。
蚜虫是较为常见的害虫,成虫和若虫刺吸桧柏嫩枝的汁液,严重时树干流黏液,招致黑霉病发生。防治时应加强桧柏的养护管理,适当修剪,增强通风透光,使树生长健壮。发现桧柏的死枝、死树干内的虫子要集中烧掉;应避开虫害多发季节,于雨季或秋季栽植。在发生期喷40%的乐果乳剂、25%的亚胺硫磷乳剂或80%的敌敌畏乳油毒杀若虫、成虫;保护和利用害虫天敌,如异星瓢虫、草蛉、花蝽、食蚜虻及茧蜂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