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油的化学组成是决定粘度高低的内因,是原油粘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般地说,原油的分子量越大,则粘度越高,原油中非烃含量(即胶质-沥青含量)的多少对原油粘度有着重大的影响。沥青是具有短侧链的氧、硫氮化合物(稠环芳烃),碳氢比大致为10,分子量从103到105,胶质与沥青组分相似,仅分子量比沥青小。两者均具有一定粘性,为黑色、半固体状的无定形物。
大分子化合物(胶质-沥青质)的存在,引起原油液层分子的内摩擦增大,使原油粘度增大。
胶质-沥青质含量较高或温度较低时,原油中形成胶体结构而使原油表现出非牛顿流体特性,例如高粘原油表现出触变性、具有一定的静剪切应力或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粘度降低等。
原油胶质沥青含量提高,则原油粘度、原油密度均提高。
2、地层原油的溶解气量的多少也是影响原油粘度的主要因素之一。
溶解气油比越大,粘度越低。这是因为地层油溶解气以后,使液体分子间的引力部分地转变为气-液分子间的引力,而后者的引力却远比前者小得多,从而使地层内含气油内摩擦阻力减小,地层油的粘度也就随之地降低。同一原油,地面脱气油要比地层油粘度高,一方面由于脱气引起粘度增加,另一方面地面温度比地下温度低,也引起粘度升高。
1、原油粘度对于温度的变化是很敏感的。
温度提高,原油粘度降低。各种原油对温度的敏感性不同,对有些原油温度升高l0℃,原油粘度降低约一半。
2、压力对地层原油粘度的影响,以饱和压力为界,在不同区间段压力对粘度的影响不同。
当压力高于饱和压力时,压力的增加引起地层油的弹性压缩,油的密度增大,液层间摩擦阻力也增大,原油的粘度相应增大。
当地层压力小于饱和压力时,随着地层压力的降低,油中溶解气不断分离出来,地层原油粘度急剧增加。
原油粘度的最低点对应于饱和压力,曲线的拐点就是该地层油的泡点。
根据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油田开发过程中,应保持油层压力高于饱和压力,防止气体从地层原油中分离出来,以免造成地下原油粘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