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树很早就赢得了国人的喜爱 , 成了历代文人题颂讴歌的对象 ,写下了大量的咏榆诗文。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诗经》 中就有榆树的描述 。如 《诗经·唐风》 有 :“山有枢 , 隰有榆” 句 , 《陈风·东门之枌》 也有 “东门之枌” 之句 。东晋诗人陶渊明 《归田园居》 诗有 “榆柳荫后檐 ,桃李罗堂前” 句, 表现田园生活环境的优美意象 , 正是他返朴归真的自然之所 。唐王起《取榆火赋》 赞榆木 “ 莫不爱一人之大, 化为百姓之日用” 的无私奉献精神。唐僧皎然《寓兴》 诗有 “天上生白榆 , 白榆直上连天根;高枝不知几万丈, 世人仰望徒攀援”句, 是对榆树神异特性的描述。北宋苏轼《御史台榆》 的 “谁言霜雪苦 , 生意殊未足 ;坐待春风至, 飞英覆空屋” 诗句, 是诗人借榆自况, 渴望自由心境的展示和写照。但古代文人们咏榆诗最多则是咏榆荚之诗。北周庾信 《燕歌行》 : “桃花颜色好如马, 榆荚新开巧似钱” , 赞美榆荚如钱样的精巧 ;故人们常称榆荚为榆钱。唐皮日休《桃花赋》 :“近榆钱兮妆翠靥, 映杨柳兮颦愁眉” , 称颂榆钱的美丽 ;宋欧阳修 《和较艺书事》 :“杯盘汤粥春风冷, 池馆榆钱夜雨新” , 称道榆钱的动人情景。“南枝北枝春事休, 榆钱可寄柳带柔。定是沈郎作诗瘦 , 不应春能生许愁。” (宋黄庭坚 《梅诗二章》)春风荡漾的记忆中 , 一串串榆钱牵扯着满枝绿色的流韵, 轻轻织出长长的情丝 , 于是那苍老的榆树也变得绵软起来 。 “乍似榆钱飞片片 , 湿尽烟花, 珠泪无人见 。江水添将愁更满 , 茫茫直与长天远。” (清屈大均 《鹊踏枝》)春风醉人, 榆钱这多情的种子便悄悄地飘下, 静静地似乎能听到落地的声音 。榆钱以灼热的爱去吻开土地的芳唇, 于是大地萌动着春意, 为榆树再孕育新的生命 。 “柳丝榆荚自芳菲, 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 明年闺中知有谁 "sup--normal" data-sup="3" data-ctrmap=":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