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02)发布以来,截止2012年,历经10年时间,较大地促进了反光膜在交通标识上的规范设计、应用和施工,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的交通安全带来了提升。
随着中国道路的发展,车辆、车道数不断增多,道路宽度不断增大,再加上各种环境下的光线干扰,反光膜也面临着更高的挑战,要求其能够适应各种车辆、道路的发展(即能够满足多车道中各个车道车辆及不同类型车辆的视觉需求),能够满足司机在各种环境下的视觉需求(即多雨、雾、霾、霓虹灯、反光膜本身的方向敏感性等各种干扰情况下各种车辆的视觉需求),同时要求反光膜本身也具有更好的寿命(即耐老化性能)。因此,修订了《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国家标准。
2007年12月4日,国家标准计划《道路交通反光膜》(20075076-T-469)下达,项目周期24个月,由TC223(全国交通工程设施(公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上报及执行,主管部门为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显示,该计划已完成网上公示、起草、征求意见、审查、批准、发布工作。
2012年12月31日,国家标准《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
2013年6月1日,国家标准《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实施,全部代替标准《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 18833-2002)。
国家标准《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依据中国国家标准《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GB/T 1.1-2009)规则起草。
《道路交通反光膜》(GB/T 18833-2012)与《公路交通标志反光膜》(GB/T 18833-2002)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将反光膜由按级别分类调整为按类型分类;
增加微棱镜型反光膜观测角为1°时的光度性能要求;
光度性能技术要求中的观测角由0.33°调整为0.5°;
增加橙色、灰色反光膜以及荧光反光膜的光度性能和色度性能技术要求;
抗拉荷载要求只适用于I类和Ⅱ类反光膜;
调整反光膜耐候性能试验时间;
明确反光膜测试取样方法,增加基准标记要求;
取消反光膜湿状态逆反射系数的测试,增加旋转角要求;
耐溶剂性能中的试验溶剂取消甲苯、二甲苯和煤油,增加汽油;
增加反光膜的类别、批号等产品标识要求。
主要起草单位: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国家交通安全设施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北京中交华安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起草人:苏文英、何勇、王玮、李丹、马骏、王璇、张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