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唐宋以来久经栽培。在古典园林建筑中,玉兰常植于厅前院后或楼台周围,据《统志》载:“五代时南湖中建烟雨楼,楼前玉兰花莹洁清丽,与翠柏相掩映,挺出楼外,亦是奇观。”新中国建立前,杭州万松岭旁有一所“可园”,园内广植玉兰。西湖上天竺庭院内尚保存一株500年以上的古玉兰。
因其“色白微碧、香味似兰”而得名[1]。古人把它与海棠(Malus spectabilis)、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桂花(Osmanthus fragrans)并列,美称为“玉堂富贵”,其栽培历史可以追溯到2500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有屈原《离骚》中“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