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潘那维申的四名创建者因个人事业发展离开了公司。同年,美高梅制作《叛舰喋血记》导致严重超支,需走清算程序弥补开支。潘那维申借此收购了美高梅的摄影器材部门,以及此前其为美高梅开发的Camera 65系统,并改名为Ultra Panavision。.当时使用这个系统拍摄的影片只有六部:《疯狂世界》(1963)、《罗马帝国沦亡录》(1964)、《突出部之役》(1965)、《万事流芳》(1965)、《禁酒风波》(1965)、《喀土穆》(1966)。2015年影片《八恶人》重拾该系统。由于70mm胶片的成像变形器十分罕见,大多数仍在发行的70mm印片均为非变形的球面透镜设计。横纵比2.20:1应运而生。
CinemaScope发展遇到劲敌后,福克斯一时仍不肯放弃,但一些演员并不看好。据说,美国男演员法兰·仙纳杜拉在出演福克斯1965年作品《列车大逃亡》时,指定使用Auto Panatar镜头。迫于压力,福克斯不得不彻底放弃CinemaScope,《列车大逃亡》于是成为福克斯使用潘那维申镜头拍摄的第一部作品。为了满足业界对潘那维申投影镜头的庞大需求,高兹查克还曾将CinemaScope镜头改进为自家产品。此事直至高兹查克死后才得以揭晓,一名原参与CinemaScope设计的博士伦设计师进入潘那维申公司后发现并揭露了这个秘密。
20世纪60年代中期,高兹查克转变了潘那维申的商业模式,其从美高梅收购的镜头、摄影机只投用于租赁业务。潘那维申对这些收购来的器材进行维护、修改及定期更新。潘那维申后来在发行全新的摄影机产品时,从未参与同类产品竞价,因此其在生产成本方面毫无压力,而是以产出经久耐用的摄影机为新标准。
新的商业模式需要额外的资金投入。为实现融资,高兹查克1965年把公司卖给Banner Production,自己仍担任董事长。不久后,潘那维申就成功将市场拓展至了好莱坞,业务逐渐覆盖纽约、欧洲、澳大利亚、香港、东南亚地区。金尼国家公司1968年买下Banner,并于次年接管了华纳兄弟七艺公司,为避免财务丑闻更其名为“华纳通讯”。 金尼与华纳的金融资源极大扩充了潘那维申的器材库,并大力资助了其研发进程。
在该时期,潘那维申的研发重点即为改进标准35mm摄影机。米切尔电影摄影机是潘那维申独立生产的第一个的摄影机,其后生产的所有标准35mm摄影机也均以米切尔摄影机为基础。
为开发一款带有反光取景器,且兼具质量轻、噪音小等特点的摄影机,潘那维申1967年研发出Panavision Silent Reflex(PSR),其快门角度能达到200度。经过发行初期的多次改良,该摄影机不久就成为全球最流行的影棚专用摄影机。 此外,潘那维申为1.85影片生产的球面透镜,也占据了较大的市场份额。
1968年,潘那维申发行了手持65mm摄影机。但由于当时制片普遍采用35mm胶片以及更便宜的70mm胶片,这款新型65mm摄影机未受重视。1970年,又有两部通过Super Panavision摄制的剧情片发行,分别是《挪威之歌》和《瑞安的女儿》。这之后十几年,也仅出现了几部65mm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