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八角科用途毒性

2022/07/15120 作者:佚名
导读:八角茴香的果实和地枫皮的树皮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 由于八角科果实的形态相似,有的具有毒性,常混作八角茴香用而致中毒已多见报道。在毒性成分研究,早在50年代,日本学者从日本莽草中分离到莽草毒素(anisatin)。后来中国相继从野八角、闽皖八角、红茴香、大八角、红花八角等果实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80年代从八角科不同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80年代,又从八角科不同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

八角茴香的果实和地枫皮的树皮为《中国药典》1995年版收载。

由于八角科果实的形态相似,有的具有毒性,常混作八角茴香用而致中毒已多见报道。在毒性成分研究,早在50年代,日本学者从日本莽草中分离到莽草毒素(anisatin)。后来中国相继从野八角、闽皖八角、红茴香、大八角、红花八角等果实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80年代从八角科不同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该化合物。80年代,又从八角科不同植物的果实中分离得到新莽草毒素(neoanisatin)、新大八角素(neomajucin)、2-氧-6-去氧新莽草素(2-oxo-6-deoxyneoanisatin)、veranisatin A 和 veranisatin B等有毒成分。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