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材是国际公认的四大基础原料之一,相对金属、水泥、塑料而言,木材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材料、是资源永续型材料、是有效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环境友好型材料、是抗震的安全材料、是循环利用的材料、木材及其制品的消费是满足人类美好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从满足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往,还是基于国民经济绿色转型的内在需要,木材需求呈不可逆转的刚性增长态势。木材供给问题已由一般的经济问题演变为重大的资源战略问题。林业首次被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生产木材是国家建设对林业的主导需求。长期对天然林的重采轻育,天然林保护启动,对依靠天然林的国内木材生产形成抑制,2014年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采伐加剧了木材市场的结构性矛盾。为缓解木材供给压力,国家将决策转移到人工林资源上,木材长期依赖进口,贸易摩擦让木材进口下降了40.3%,俄罗斯更是将于2022年1月1日起禁止向我国出口木材及未加工木制品。什么才是真正的木材安全, 林业是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林业建设肩负生态保护和木材供给两大使命。“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是兼用构树速丰林的最佳实践,兼用构树完全可以做到“越采越多,越采越好”。
历史记载 兼用构树的利用
构树,又名:楮、榖(同 谷)。
《诗经》是中国草木文化的源头之一,榖树和梧桐一样,是速生树种,很快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
构树是《山海经》里出现最多的树:大时之山,山上多构树和橡树,阴面多玉,阳面多银,有水南流,有水北流。
《说文解字》说也写作“柠”。古人的世界里,柠和楮的读音相同,读作“楚”,都是指构树。按李时珍的说法,楮树最初的写法是柠,因为“其皮可绩为紵”。紵是粗麻布,晋人陶弘景说武陵人用来做榖皮衣,“甚坚好”。
宋人罗愿《尔雅翼》记载,在江南,用榖皮布做帽子。
裴渊《广州记》,说南方人槌榖树皮为布,铺在地上做毡子。榖树皮绩布是粗布,南人绩布为衣,透气风凉。
榖树皮造纸名楮纸,却非粗纸。陆玑《毛诗疏》说楮纸“长数丈,洁白光辉”。榖树皮有斑,榖树皮造纸却“洁白光辉”。武大郎真是不幸,就差一个字,如果把诨名的榖树皮换成榖皮纸,那他就是梁山好汉了:长数丈,洁白光辉。
陶弘景《名医别录》和吴普的《吴氏本草经》这些最早的本草著作中,都已将构树果和榖树皮列为上品。构树果被称为楮实或者楮桃,陶弘景说它“益气,充肌肤,明目,久服不饥,不老,轻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