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给水和排水工程发展历史

2022/07/15219 作者:佚名
导读:古代埃及、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及腓尼基人都建过公共的供水工程。埃及的金字塔时代(一般认为在公元前 3000~前2000年)可能已经有过相当规模的渠道供水系统。古代的供水系统都是重力供水,但埃及可能用过一种类似桔槔的设备把水从尼罗河或渠道中抽升数英尺后再进行重力输送。罗马帝国在罗马城和帝国所属的省建造了约 200条用于公共供水的重力输水道,规模之大,居当时世界首位。罗马城的供水工程尤其突出,从

古代埃及、巴比伦、美索不达米亚、波斯及腓尼基人都建过公共的供水工程。埃及的金字塔时代(一般认为在公元前 3000~前2000年)可能已经有过相当规模的渠道供水系统。古代的供水系统都是重力供水,但埃及可能用过一种类似桔槔的设备把水从尼罗河或渠道中抽升数英尺后再进行重力输送。罗马帝国在罗马城和帝国所属的省建造了约 200条用于公共供水的重力输水道,规模之大,居当时世界首位。罗马城的供水工程尤其突出,从公元前约三世纪到公元二世纪的540年间,罗马共建了11条输水道,总长530公里。最先建的是阿皮亚输水道,约建于公元前312年,最后一条是亚历山大输水道,约建于公元226年。输水道中最长的约达99.8公里,最大断面宽1.37~1.68米,高2.44~2.74米。阿皮亚输水道的水源是一泉水群,由一座贮水池收集泉水后,用16.6公里长的地下渠道输送到距罗马城不远处,再经铅管流入城内的20个配水池中。阿皮亚输水道开创了用暗渠输水的办法,并在100年内是罗马的唯一供水来源。其他输水道也大都是以井、泉作水源,先把水输送到许多贮水池,再用铅管分配到配水池、喷泉、浴池、公共建筑和少数个人用户。据估计,对罗马每天的最大供水量约达19万米,按100万人计,每人每日用水量平均高达190升。罗马帝国衰亡后,公共给水工程也随之衰退。17~18世纪,在伦敦和巴黎发展了给水工程,并开始使用水泵和铸铁管。1619年,伦敦一家公司铺了管道并向家庭用户供水,1804年在苏格兰两万人口的佩斯利城首次用经过沉淀池和横向流的卵石滤池及砂滤池处理用水。1829年在伦敦用标准的慢滤池供水。1838年法国化学家F.达尔赛发表了用明矾进行混凝处理浑水的方法,并提出了在水中投加明矾不影响卫生的见解。1885年具有现代观点的与混凝沉淀相结合的快滤池首次在美国新泽西州萨默维尔城用于城市供水。1902年在比利时米德尔凯尔克出现了世界上第一个用连续加氯消毒的水厂。从此,城市供水处理的几个基本环节就齐全了。但关于水处理,特别是出现水消毒的历史原因,则归结为认识到水处理能够控制水媒传染病在城市中的传播。

中国很早就有有关掘井和凿井技术的记载。《吕氏春秋·勿躬篇》记有“伯益作井”(公元前约2200年),为世界上最早较可靠的掘井记载。公元一、二世纪的西汉时代出现深井钻井机械。这些钻井机械在南北宋时代经过一次较大的改进后,一直沿用到明清,并在11世纪左右传入西方。在欧洲中世纪公共给水工程衰落的时期,中国唐朝的城市供水却得到发展。坊州(今陕西黄陵县)、陕州(今陕西陕县)、虢州(今河南卢氏县)、太原府,特别是京城长安,由于城市规模大,人口众多,在城市供水方面,下了极大功夫。唐朝初期,在隋朝的基础上,整修了龙首渠、水安渠、清明渠等渠道,把水从长安城外引入城内。这几条渠道穿过长安城内,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供水网,东西长18里115步(约10.6公里),南北长15里175步(约8.9公里),周长67里(约38.6公里),妥善地解决了长安城百万人口的供水问题。中国用明矾降低水中浑浊度的最早正式文字记载为明宋应星在明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刻印的《天工开物》一书。在1744~1746年出版的西班牙教士纳瓦雷特撰写的《中华帝国记游》中,详细记载了当时所看到的,普遍应用的明矾使黄河水变成清水的情况,并说这是自然的秘密,为当时西方所不知。1879年中国用铸铁管从旅顺市的龙引泉引水供水师营驻军用水,这标志着引进西方供水技术的开始。1883年英商建的杨树浦水厂在上海开始供水,净水设备为沉淀池及慢滤池。建成时仅供水2270米/日,不久达到设计能力9090米/日,供应人口为16万人。1902年由中国商人筹设的上海内地自来水公司也开始供水。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