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主站通过高速通信系统接收来自子站或其他主站的相量数据,并可与EMS等系统交换信息,实现实时频率特征分析、扰动识别、仿真曲线对比及全网录波触发等功能。平台包括前置机、实时数据库、历史数据库、监测系统与外部系统的接口、数据的转发等部分。
系统要协调许多矛盾,例如系统安全的全局性与控制手段的局部性,选择性切除故障的常规保护与保证系统动态安全的系统保护,动态控制的实时要求与决策支持的大量计算。因此,最好与SCADA/EMS等系统完全融合,即采用一体化的信息平台、数据库管理系统和人机交互系统等。控制保护系统可以克服现有局部和分散控制系统的不足,实现全局的优化协调控制。
关键技术包括:
①系统的框架设计;
②网络通信的实时性、可靠性和安全性保障;
③相量测量技术,非时标信息和时标信息的融合;
④从动态响应曲线中挖掘深层信息,包括在没有与实际轨线对应的数学模型及参数下,从PMU轨线中提取量化指标;
⑤实测数据和仿真数据相结合的数据挖掘,基于广域动态信息的定量分析和优化控制的理论和算法;
⑥自适应控制的优化和协调;
⑦可视化技术。
其中④和⑤是目前推广控制保护系统的主要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