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空气从压气机中间级放出(或从低压压气机后放出)是改善压气机特性,扩大稳定工作范围的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可用于防止前喘后涡型的喘振。此种方法的缺点是放气时会使发动机震动和效率降低。
放气机构的主要类型有放气活门、放气带和放气窗。它们都是在发动机起动和低转速范围内(即低增压比时)打开,当接近发动机设计状态时就关闭,所以放气系统的调节器通常都感受转速或者增压比。
(1)放气活门
放气活门一般由若干个放气活门和控制元件组成。通过液压或气压作动筒来操纵。气动式放气活门结构及工作原理,一般用于双转子发动机起动时的放气。WP7发动机的起动放气属于这种类型。
(2)放气带
放气带机构主要由放气带、放气孔、作动筒和控制元件等组成。放气孔在压气机中后部某一级机匣外沿周向分布,用弹性钢制放气带束住。放气带由作动筒操纵,放气带松弛时,气流可由放气孔排出,从而减少进入压气机后面级的空气流量;放气带束紧时停止放气。
WP6,WP8发动机都是采用这种方法在起动和低功率状态防喘。
放气孔的位置和数目应满足尽量减少对转子叶片前的速度场和压力场影响的要求,否则会引起叶片剧烈振动甚至折断。放气带的束紧度要经过精细计算,偏松时会产生漏气,过紧则可能造成放气带折断。当其用于双发飞机时,还要考虑单发起动时先起动发动机放气对后起动发动机的影响。
(3)放气窗放气机构是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普遍采用的防喘方式,一般用于在低压压气机出口放气,以减少进入高压压气机的空气流量。该机构由环形放气窗、放气封严环、作动筒及控制元件等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