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进行宏观经济管理需要通过一定的手段才能实现管理的目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手段主要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计划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政府通常针对特定的问题,选择这些手段中的一种,或者几种的组合对宏观经济进行管理。
1.经济手段宏观管理采取的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财政、金融、投资和计划管理,通过计划、金融、财政之间相互配合和制约的机制,加强对经济运行的综合协调。计划提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经济政策;中央银行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调节货币供应总量,并保持国际收支平衡;财政运用预算和税收手段,着重调节经济结构和社会分配。运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并与产业政策相配合,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2.法律手段中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法律手段主要是相应的立法,即通过特定的法律法规来进行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目前,中国用于宏观经济调控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预算法》、《中国人民银行法》、《税收征收管理法》、《对外贸易法》、《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招标投标法》、《审汁法》、《会计法》、《个人所得税法》、《价格法》、《统计法》、《物权法》等。
3.计划手段把计划作为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是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宏观调控的特点之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计划的地位和作用是通过两个层次来体现的:第一层次,国家计划提出一定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战略、基本任务和宏观调控目标,确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比例、结构、速度,以及需要配套实施的基本经济政策,集中体现了计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政策性。这种计划现在被称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是政府宏观调控部门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各种手段进行调控的基本依据。第二层次,计划对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某些重要领域和重大经济活动进行必要的指导、协调和调节。这种计划被称作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