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花果并非无花。无花果树的花序肉质膨大、下凹成中空的球状体, 其凹陷的内壁上着生许多无梗的单性小花, 植物学上称为“隐头花序”, 从而形成无花果树特有的花托。
剖开无花果, 可以看到形态不一的小花。根据品种的不同, 花托内各种性别的花 (雌花、雄花、无性花) 组合有所不同。
由于无花果特殊的“隐花果”结构, 使得大多数昆虫都无法接近内部的单性花。只有针尖大小的榕小蜂是唯一能给无花果授粉的昆虫, 它可以从无花果顶部的小孔钻入其内部。顶部的小孔就像一个锁眼, 只有头部形状合适的榕小蜂才能顺利地打开这把“锁”。所以, 每个无花果都对应有独特的寄生蜂。
这段关系可以追溯到大约六千万年前。无花果的祖先最初借助风力传粉, 蓦然间, 一只微小的黄蜂——榕小蜂在无意中爬进了无花果中, 开始为其授粉, 从此开启了无花果——榕小蜂协同演化的时代。
不过, 即使是对应的品种上千万年进化出的步调合拍的伙伴, 雌性榕小蜂钻入无花果时也是使出了浑身解数, 甚至不惜折断了翅膀。钻入无花果内部的雌蜂便会在里面产卵, 并顺便为雌花授粉。不久, 榕小蜂的幼虫在无花果中孵化、成熟、交配。在“夫妻”的合作下, 由没有翅膀的雄蜂开辟出离开的道路后便一命呜呼, 紧随其后的雌蜂则纷纷飞出无花果, 同时带走了花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