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C→E”人才培养模式
“3C→E”: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训、专业技能与人文素质等3个方面的交叉融合(Cross),最终实现具备工程应用能力高技能应用型人才(Engineering)的培养。
“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
“分阶段、协同式”人才培养模式,明确了校企双方的责任、权力和义务,将三年的人才培养过程分为5个阶段。
第1阶段是在第一学期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校内为主、企业参与的形式实施,共同完成大学英语、思想政治、身心健康等11门人文素养课程和电工电子技术、工厂供配电技术等基础课程的教学,重点是培养学生基本素质和专业基本能力。
第2阶段是在第二学期前6周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企业为主、学校协同的形式实施,通过6周的企业工作岗位实践完成职业角色体验课程,重点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为第3阶段的专项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基础。
第3阶段是在第二学期后12周至第四学期结束。这个阶段主要以校内为主、企业协作的形式实施,完成单片机应用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12门职业能力课程和机械与电气制图、电子产品制作、电子创新设计等6门职业拓展课程的教学。重点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和专业专项能力,逐步达到工业控制系统及设备的运行、维护维修岗位需要。
第4阶段是在第五学期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企业为主、学校协同的形式实施,完成2门专业方向的职业能力选修课程,教师与学生参与企业生产过程,重点培养学生适应企业对口岗位能力。
第5阶段是在第六学期完成。这个阶段主要以企业为主、学校协管的形式实施,结合就业岗位需求,完成顶岗实习课程,实现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
通过学校企业双主体协同实施教学,实现了“学习—实训—再学习—再实训—顶岗”人才培养途径,满足了人才培养规格需求。
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是以校企合作为途径,依托电气行业和企业优势,把“企业需要”作为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学校和企业两个育人主体、两个育人环境,构建校企合作“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和企业合作招生,学生入学后,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完成对人才的培养,学生毕业后可以到企业工作,真正实现招愿意到企业工作的人,招企业愿意培养的人。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不仅是学校和企业“零距离对接”的有效途径,而且可以实现学校、企业及学生的“三赢”。从企业而言,企业可以通过根据订单班教学,合理安排订单班所需要的课程,派遣企业的专业工程师到订单班上课,这样可以促进订单班的学员将来能够成为企业未来合格的员工,从人才资本的角度讲,可以节约招聘和培训成本;从学院而言,在与企业签订订单过程中,详细了解企业之所需,尤其通过组织订单班教学,将企业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生产技术、管理理念等引入课堂,同时也把企业的技术工程师、企业文化引入了校园,既帮助学院解决了实训教学、实训设备和师资问题,又可以缓解学院的就业压力;从学生而言,通过订单班面试、组建、教学等过程,可以让学生较早地了解企业背景、解决就业问题。
“学做结合、学工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学做结合、学工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校企合作方式为了使专业定位准确,促进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企业用人标准和岗位对接、实训基地文化与企业生产环境对接、实训项目和生产任务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及实训基地共建、共管、共享,解决学生顶岗实习就业一体化等问题,确保人才培养适销对路。
“分层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
(一)践行“主体递进式”分类合作
校企双方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方案、实践教学基地、师资队伍、课程教学及资源、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与就业、人才质量评价等环节开展“主体递进式”分类合作。在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环节,学校发挥主导作用,指导市场调研、论证工作;企业作为用人方提供人才需求及岗位信息,并以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身份参与并指导方案制定。
(二)建立“素质、技能递进式”课程体系
坚持与岗位对接原则,考虑毕业生就业首岗、迁徙岗及岗位群的不同层次需求,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提取该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分析、归纳完成典型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行动要求,并按照难度等级将其转换为学习课程,构建“基础-专项-综合”素质、技能递进式的课程体系。
(三)推进“合作递进式”资源建设
校企双方分别在师资、实训、资源库等方面展开合作建设。首先,校企双方围绕高水平“双师”团队开展了多元化合作。在专任教师建设方面,学校通过派遣教师进企业调研与实习,参与企业技术革新、设备改造、项目研发、访问工程师等措施,整理收集实践教学案例,优化项目教学,完善教师知识和技能结构,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企业通过接纳教师参加新员工人职培训、职业资格准人培训、电梯技术人员在职培训等多种形式,提升学校专任教师水平,促进师资的技能化、专业化。在兼职教师建设方面,企业选派优秀技术骨干参与技术讲座、课程开发、课程教学等教学环节;学校则通过开展职业教育理论讲座、专场研讨会、吸纳兼职教师参与教研项目研究等形式提升兼职教师的教学水平。其次,双方共同建设集教学、培训、服务于一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此外,紧随师资、基地建设工作,校企双方在课程标准、教材开发、课程评价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