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漆装过程中或不久出现的漆病漆膜不干燥
漆装时或过后不久表面过度缩合;
漆装前底材有油脂;
误用稀释剂;
油漆使用前搅拌不均匀;
诱导期不足;
双组分漆料系统忘了加促进剂,转化型涂料通风不好,特别是过夜。
2. 漆膜干的慢
固化期温度过低;
涂装时或过后不久表面过度缩合;
涂装前底材有油脂;
误用稀释剂;
油漆使用前搅拌不均匀;
诱导期不足;
双组分涂料系统忘了加促进剂,转化型涂料通风不好,特别是过夜。
3. 渗色
新涂面漆中的溶剂将底漆中的颜料溶解出来导致面漆变色,应用相容性低漆。
4. 流挂
涂装前底材有油脂;
表粗造度不够;
稀释漆加多;
误用稀释漆;
油漆使用前搅拌不均匀;
涂料过热;
涂装期间底材温度过高;
喷涂技术不太正确;
涂膜时太快太厚。
5. 遮盖力不好
油漆使用前搅拌不均匀;
表面不规则;
涂装太薄;
与底材颜色对比太大。
6. 起泡
涂装前表面处理差;
涂装前基材润湿差;
涂装附着力差;
特殊环境下涂料湿气转化速率不正确;
底漆中存在可溶性颜料;
涂层间不相溶;
涂装期间底材温度过高;
溶剂残留在涂层中;
阴极电势大于1.0伏特。
7. 剥落或片落
所用涂料付着力差;
所用涂料与表面或底漆不相溶;
热冲击。
8. 涂层间脱层
面漆与底漆不适应;
底漆表面受污染;
面漆涂的太厚;
表面固化过度或粉化;
焦油环氧漆表面在涂面漆前暴露于太阳光下或水中。
9. 粉化或起粉
外用涂料暴露12-24个月后;
对多孔性表面底涂不足;
稀释剂用量过多;
在易碎物质上涂装;
内用涂料外用。
10. 变色,褪色
酸碱的化学侵蚀或强日光的冲淡作用;
面漆中的溶剂从底漆中力取颜料;
涂层的底材生锈;
湿环境下长霉导致涂膜上出现黑或棕色斑点。
11. 脱皮,片落或起泡
涂装前未除去油脂;
底材处理不好;
涂装时表面过度缩合;
涂层间容许重涂时过长,导致底材过度固化面漆附着力差;
湿气渗入底材;
已涂表面上的新图层固化产生的应力;
应涂层下的生锈导致的多孔和易碎基材;
热冲击。
12. 失光
工业污染;
海洋性气候;
紫外线照射。
13. 针孔或缩孔
表面过度缩合;
涂装前底材有油脂;
误用稀释剂;
溶剂配比不正确;
对无机硅酸锌底漆可能成薄雾状图层;
底材或底漆多孔,应用一道底漆;
表面粗造度处理不适当;
涂装期间温度过高;
所用涂装设备不干净;
表面污染或涂装含有聚硅氧烷。
14. 起霜、光雾或失光
涂装时或过后不久表面过度缩合;
油漆使用前搅拌不均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