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景又可以造成抑扬效果,是我国园林组景常用手法之一。如拙政园进门就是一座怪石峥嵘的假山,绕过山去,小桥流水,花木掩映中可见远香堂、香洲等景。这种手法,在《红楼梦》大观园中被描写得更加有声有色。障景法也可在自然山水和室内空间应用。在自然山水中利用天然屏障,主要靠游路的选择,如峨眉山、青城山都处理得好。武夷山则以水路为引导,以山为障。室内障景,以屏风槅扇为多,贾宝玉怡红院可为佳例。此外,障景也用来屏蔽不堪入目之处,所谓俗则屏之,即指此而言 。
中国古代院落大门的对面或大门内对着门外的一种屏障,也称照壁。其建筑材料有砖、木、石和琉璃等类型。园林中作为障景的影壁,古代风水学家讲,是为了使气流绕影壁而行,聚气则不散,另有《龙经》中记载,直来直去有损人丁的说法,影壁起阻挡并有冲煞杀气的作用。因此影壁应用较广泛,如北京故宫内东西六宫,每组宫殿院落几乎都有一座影壁。最精美的影壁是中国著名的三大彩色琉璃九龙壁。建在北京四合院的影壁是为了遮挡大门对面外的杂乱建筑物,使人们站在大门前感觉到宽阔、整洁,同时也表明了四合院的内、外有别 。
山石作为造景元素最初来源于人对自然的崇拜,风水理论兴起后山石作为屏障“朝山”、“案山”构成了一个多重围护与屏蔽空间。后来山石障成为园林造景手法之一。山石障在园林里的应用如《红楼梦》中对大观园的描述: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则有何趣。”无锡蠡园的四方亭的亭柱上,挂着一幅对联:“为有石栏探看水,竟无粉壁怕遮山”。上联说桥,下联说这亭子没墙壁,是怕遮掉假山。亭不遮山,山却挡景,这假山把里面的美景给藏了起来。这种障景造园手法,起着曲径通幽、峰回路转、引人入胜的作用。这与大观园的大假山有异曲同工之妙。此外如北京恭王府花园的土山障、拙政园入口内的黄石假山、上海龙华公园入口正面的黄石大假山、颐和园仁寿殿后的土石山等,均是古典园林常用的以小见大的手法 。
植物材料作为屏障阻挡人们的视线,其景观效果是最丰富的:使用茂密的植物形成不通透的“绿墙”,能够“障丑显美”;使用不同程度的通透植物,可起到漏景的效果;而中间通透两边屏障的植物设计,会形成框景或夹景作用。因此应用植物材料做障景时必须分析观赏者的位置、被障物的高度、观赏者与被障物的距离以及地形等因素,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植物屏障的高度、分布及配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