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图模型是将所研究的数据以及分析过程用图形来表示。它的目的就是要在研究当中帮助分析人员组织及规划要完成的分析过程,并且指出用了完成这一分析过程所需的数据。另外,它也用于说明文档中的素材以及分析研究中的参考。
在创建制图模型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种非常有用的方法,即从最终结果开始,然后按照反向的方式一步一步地走回当前已有的数据。这样做可以保证避免发生已有数据影响到最终结果的倾向。因此这个过程以定义一个最终结果为开始。它会出现什么样的数值"para" label-module="para">
假定我们想要显示出所有坡度大于20°的地区,我们会这样问自己,要生成这样一幅图像,哪些数据是必须具备的。如要生成一幅坡度大于20°的图像,反映所有坡度的数据库里有这样的图像吗"para" label-module="para">
这些已有的数据可能已经是数字化的形式,或者可能是以纸张地图的形式,或是表格的形式。后两者均需要数字化。假如所需数据并不存在,可能需要采取一种方法,以便使用其他的数据图层,或者某些数据图像的组合方式来替代。
一旦设计好制图模型,就可以运行这些模型并得到输出数据图层。在IDRISl32的第二个版本中提供了图形化建模环境——Macro Modeler(宏语言建模器)模块。Macro Modeler用于创建与运行模型。但是,当在Macro Modeler中创建模型时,必须清楚使用哪个模块来生成输出数据。事实上,它需要用户从已有数据到最终产品建立模型。因此,首先以示图的形式创建概念制图模型,然后在Macro Modeler中建模。在Macro Modeler中建模允许用户修改模型错误及参数,然后重新运行整个模型,而不必手工地运行其中每个单独的模块。
在示意流程图中,我们通常总是在模型的左侧以最终结果作为开端,如何向右进行,鉴于其连贯性,我们遵从了有关符号学方面的某些常规。数据文件的表现形式如下图1所示。栅格图层文件由长方形组成:矢量图层文件由三角形组成;数值文件由椭圆形组成;而表格文件则由一个叠起一角的书页形式表示。在数据库中,我们用带有下划线的数据名称来识别单个的字段。文件名写在符号的内部。
在Macro Modeler中,模块用平行四边形来表示,模块的名称用粗体显示在平行四边形中。模块用箭头连接输入与输出的文件。当需要输入两个文件时,将来自这两个文件的箭头合并成一个箭头,指向模块的符号。
下图显示了用于计算上面例子的制图模型。从一个名为elevation的数值高程模型开始,slope模块用于创建该图像的输出文件slopes。该图像中包含坡度值,并使用reclass模块创建最终点图像high slopes,该图像显示了坡度大于20°的区域。
下图也显示了一个非常简单的制图模型的例子。该模型的两个输入文件分别是area与population栅格图层,使用oVerlay(除法选项)模块生成一人口密度栅格图像pop_densi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