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繁育研究史
1989年,刘骅等采用中国四川省夹江县叠鞘石斛种子为试验材料,开始对叠鞘石斛的种子萌发和试管苗形成进行研究,在添加NAA、香蕉、马铃薯、荸荠等提取物的MS、1/2MS、N6培养基上进行种子萌发和试管苗生长的培养试验,结果表明,MS培养基中叠鞘石斛种子萌发效率最高,试管苗生长茁壮,N6培养基萌发率最低。附加马铃薯提取物的培养基有促进种子萌发的作用,附加20%香蕉能促进试管苗的生长发育,附加荸荠提取物的培养基抑制种子的萌发,对小苗的生长也产生不良影响。为寻找叠鞘石斛快繁育苗的有效途径,付开聪等对叠鞘石斛组织培养和野生自然栖息诱导的高位腋芽萌发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组织培养中,改良1/2MS培养基对原球茎形成效果最好,调整不同浓度的N、P、K及外源激素对诱导叠鞘石斛原球茎的增殖、生根、壮苗效果极为明显;外源激素对诱导叠鞘石斛高位腋芽萌发效果不明显,高位芽与植株生理年龄和营养有关;该研究认为,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和腋芽繁殖2种途径育苗量大、周期短、种苗生长快、成活率高,是人工种植叠鞘石斛快繁育苗的有效途径。2009年,关萍等选用带侧芽的野生叠鞘石斛茎作为外植体,于附加不同激素的培养基上培养,用于研究叠鞘石斛的快速繁殖及离体开花的培养体系,结果表明,附加6-AB(1.0毫克/升)、NAA(0.5毫克/升)的MS培养基对侧芽的诱导效果最佳;附加6-AB(2.0毫克/升)、NAA(0.4毫克/升)的MS培养基最适合丛生芽的增殖;在附加6-BA(2.0毫克/升)的MS培养基中培养无菌苗,少数植株被诱导开花。
人工栽培研究史
20世纪80年代,张明等开始用无土栽培技术对石斛的栽培方法和环境生理做了多项研究。杨启焕等通过比较种植于人造石梯、石穴和石坎、自然岩石上叠鞘石斛的分蘖数、株高,认为人造石梯、石穴和石坎上的叠鞘石斛成活率和生长发育状况都优于自然岩石,其中人造石梯栽培的叠鞘石斛成活率和萌孽新株数最高。为寻求适合于叠鞘石斛产业化发展的栽培模式,探索叠鞘石斛栽培的新模式,邓济承等通过比较轻简盆栽、改良地栽和传统贴石栽培3种不同栽培模式下,叠鞘石斛生长动态、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认为不同栽培模式对叠鞘石斛生长动态的影响不明显,但农艺性状和产量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不同栽培模式下叠鞘石斛品质表现差异不大,均达到了中国四川省中药材标准,其中轻简盆栽和改良地栽2种栽培模式年均产量高,认为轻简盆栽和改良地栽是适合产业化发展的叠鞘石斛栽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