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培养模式

2022/07/15153 作者:佚名
导读:CDIO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改革 按照CDIO大纲要求对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能力这四个目标进行细化,建立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并以现行大纲为基础,找出差距,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课程改革。为确保改革切实可行,学院成立CDIO工程教育改革委员会,组织全院教师集体学习和研讨CDIO理念、CDIO培养大纲、教育框架和标准,明确今后的改革方向和主要任务。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CDIO模式是融

  • CDIO人才培养模式

(一)课程改革

按照CDIO大纲要求对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系统的能力这四个目标进行细化,建立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并以现行大纲为基础,找出差距,针对具体问题进行课程改革。为确保改革切实可行,学院成立CDIO工程教育改革委员会,组织全院教师集体学习和研讨CDIO理念、CDIO培养大纲、教育框架和标准,明确今后的改革方向和主要任务。

(二)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CDIO模式是融于产业发展,并与产业发展同步的工程教育模式。切实实践该工程教育模式,就要不断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使其成为“双师型”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该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采用“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请有经验的工程师到校任课,派年轻的教师到企业中实习。定期举办CDIO研讨会,让教师参与讨论,让成功的教师分享其实践经验,以便其他教师学习借鉴。加强与集成电路产业紧密合作,发挥校企合作优势,与企业共同建立适合本项目实施的案例库。

(三)专业方向课中进行CDIO课程实验,逐步推广

为使改革稳妥进行,也为今后全面推广CDIO模式提供经验。在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专业选择几门专业方向试点课程进行初步探索,总结经验,逐步向其他课程推广。在教学方面实施探究式学习和主动实践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方向性和主动性。学院CDIO工程教育改革领导小组、教学委员会和试点课程任课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就试点课程的授课方式、效果、学生的反映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方面进行研讨和总结。

(四)改善评价体制,注重对实践能力的考核

改变以考试为中心、以死记硬背为基础的考试制度,实行考试方法多样化,考试评价标准多元化。考核方式必须突破原来比较单一的模式,引入形式多样、灵活科学的考核手段 。

  • 面向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通过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培养学生实践工程能力

一是系统性与完备性:课程体系需要覆盖该专业全部的知识点,并且不同知识点之间应具有系统性、连贯性和完备性;二是交叉融合性:课程体系的设置上应该充分考虑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和融合;三是课程的先进性:课程体系的设置要体现出内容先进性并且能够体现学科未来发展的趋势;四是课程的实用性:面向企业需要开设实用性强的实践课程,使实践教学贯穿本科教学的全部环节。

(二)将集成电路设计EDA技术贯穿整个课程体系

采用EDA工具能实现对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的计算机仿真,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对该专业知识的理解。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利用这些软件进行演示,学生可利用相应软件解题、仿真、验证和设计。对于实践教学环节,学生可以通过相关的课程教学和课程设计,更有效地掌握基本的电路仿真和分析方法。

(三)通过设计实践项目,实现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与理论教学课程体系相结合

首先,将常规不同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整合与优化,构建三个层次的实验教学平台:认知实验、综合实验和设计创新实验,重点突出各阶段的能力培养,形成层次分明、任务明确的实验教学体系:认知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基本操作能力、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设计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其次,在设计实践项目时,在对IC行业设计人才的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分解出对应的知识点和能力目标,再将知识点和能力目标分解到各门课程。然后,设计出每学年专业课程的能力培养目标,通过不同层级的实践项目的层层递进,从单一技能训练到综合能力培养,最终实现专业的培养目标。最后,在课程实验和实践项目设计时,要激发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与钻研的好奇心,培养创新能力。

(四)转化教师角色,采用多种手段提高教师实践能力

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主动学习(教师不再是无所不知的知识传播者,而是教学过程中的参与者,是解决问题的团队成员)。改变教师重学术轻实践的思想观念,通过鼓励教师加大申报应用型或工程类的项目的力度,加大与公司、研究所合作的力度等手段,全方位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五)构建校企合作办学教育计划

学生培养应从单纯的高校教育转变为高校、企业和社会多方位培养,为此要借助IC企业的力量培养在校学生。高校与集成专业对应企业也积极开展课程规划和专业建设方面的合作,并建立了多个校外实习基地。与企业进行深度合作,建立了互动、多赢的企业-教师-学生之间稳定的、可持续的三角关系。充分利用企业最真实的工程环境,让学生可以工程师的身份而不是实习生的身份进行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实践环节 。

  • 增强适用性下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性

强调本科阶段的教学任务主要是完成本学科该专业的基础教育,为学生进一步深造和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本学科正不断与其他学科交叉融合,学生未来的工作几乎不可能是“纯集成电路或集成系统化”,较宽的专业基础使学生适应能力更强,也有望在学科边缘开展创造性工作或深入到某个应用领域中开展工作。

(二)课程系统性、完备性

要求该专业的毕业生应该具有从系统的设计思想、方法到集成电路设计与实现所需的一系列知识与能力。该专业的课程体系包括以下三个部分:基本理论与知识;集成电路与集成系统的设计原理、方法与技术,相关领域的集成电路应用知识。

(三)注重学科交叉专业融合

考虑多学科的交叉和融合。课程体系应该覆盖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等多个学科的主要知识点。

(四)课程整体性优化

对于基础类课程,主要强调理论基础知识和能力,同时尽量突显其应用价值或潜力;对于工程和应用基础类课程,特别强调对原理、方法、思路、发展趋势等方面的学习和融会贯通,杜绝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学科发展的不良现象。适当压缩课堂学时,给学生更多自主学习时间。保证课程体系的整体优化,通过加强课程间的衔接和呼应,去掉重复内容;保证授课、自学、实践相结合;依靠课堂讲授技术的现代化,依靠选修课,广泛展示本学科的新技术、新应用和新方向,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

(五)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学生在本科阶段掌握的知识基本定型,但学生如何获取新知识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生较强业务素质的培养等方面还要求多个环节分工、配合,共同努力,包括大课讲授、课后实习、课程设计、综合实习、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毕业设计等。此外,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是实践性极强的专业,对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为此,本计划设计了多个课程设计,均绑定在系列课程之后,实验内容一般为学生自主完成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

(六)从“精英”到“群英”

在高等教育的后大众化阶段,“精英”教学由于受益面过小而受到来自公平与效率的拷问。这就要求制订培养方案时要突破高校普遍存在的创新人才培养受益面窄、关注“高峰”有余而“高原”不足、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缺乏等问题。

(七)突出工程应用

本科教学应该充分考虑社会及企业的需要,某些课程的内容和实验内容设置应具有明显的工程特色。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并使学生在就业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岗位,应该面向企业需要多开设一些实用性及工程性强的课程,并通过大量的实验课时和实践环节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