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念”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观点、看法和信念,是进行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主体和核心,理念的不同,不仅决定了旅游景观规划和设计的风格,同时也决定了旅游景观设计的先进性。保持先进的设计理念尤为重要。需要坚持三大理念。
三大理念分别是:可持续发展、以人为本、突出文化。
(一)科学来源
景观生态学、可持续发展理论
景观生态学的基本观点:根据景观生态学的观点,在自然界生存最久的并不是最强壮的生物,而是最能与其他生物共生并能与环境协同进化的生物。
可持续发展理论则强调代际公平、代内公平和人与自然的公平原则,强调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和谐统一。
(二)理念内涵
理念发展:生态旅游、可持续旅游、低碳旅游
1.遵从自然(design with nature)
旅游景观的设计首先考虑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美国著名景观设计师Ian Mc.Harg认为,每一块土地的价值是由其内在的自然属性所决定的,人的活动只能是认识这些价值或限制、去适应和利用它,只有适应了才有健康和舒适。不仅要尊重自然的每一个因素,还要尊重自然景观的整体性、尊重自然的客观规律和独立价值,维持自然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西蒙:我们实现的最伟大的进步不是力图彻底征服自然,不是忽视自然条件,也不是盲目地以建筑物替代自然特征、地形和植被,而是处心积虑的寻找一种和谐统一的融合。
1)尊重自然的独立价值。
例如泰山就有“树当道者不伐,石当道者不搬”的圣谕——尊重自然独立价值的有力表现。
2)遵从自然的根本内涵就是尊重自然规律。
按照旅游景观设计所在地域的气候、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地理特征。
3)减少对自然的干扰
“生态旅游”的概念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提出。近三十年来,其内涵不断扩 充,但有两个要点始终不变:生态旅游的对象是自然景物;生态旅游的对象不应受到损害。
一些自然保护区违反有关管理条例,在缓冲区甚至核心区内开展生态旅游活动;有的只考虑商业需要,在旅游区大造道路、索道、宾馆饭店、停车场、桑拿、歌舞厅及人文景观,降低了植被覆盖率,破坏了自然美;
4)规避生态灾害和生态危害的发生
2.因地制宜
旅游景观的设计均是在一定的地段进行,并且是对地段进行有目的的改变。这就需要从浅层和深层认识区域的特征。浅层的特征是地域自然综合体的生态自然完整特征,譬如植被、气候、土壤和地形之间的和谐,旅游景观与周围自然景观的统一,建筑的布局与地形的统一等等。
1)空间布局
“高欲就亭台,低凹可开池沼”《园冶》,不同地形的景观布局与设计,
凸地形的特点:山顶、山巅、山脊等地貌。赏景,同时也是视线的焦点。
凹地形特点:周围高,四周低,内向性空间,具有一定的安全感。是旅游建筑选址的理想地形。
2)乡土特色
植物的选择:不同植物所适应的生态环境不同。生态环境中的气温、光照、水分、土壤等要素导致了植物的分布具有一定的空间差异。这就要求在景观设计中要符合植物对生态环境的要求。
例如桃树、梅花、马尾松等要求生长在阳光充足的地方,所以,如果桃树要和其他乔木结合种植的时候,要考虑其要能够获得充足的阳光。
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还表现在景观设计过程中资源的再生利用。例如废弃物的利用。
(一)理念的科学来源
行为地理学、旅游市场营销、旅游人类学
(二)理念内涵
理念发展:市场设计、人性设计、体验设计
1.市场设计
旅游景观设计必须结合旅游区的市场进行设计。产品定位应该考察周围旅游区的发展特色和固有的形象,市场定位应该准确进行目标市场的细分,不能泛化。只有在市场准确定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旅游景观设计才具有鲜活的生命力。
针对商务游客和大众游客的宾馆设计自然不同。
商务游客追求的是舒适气派和品味,大众游客追求的是方便舒适。
2.人性设计
旅游景观最重要的是能满足游客追求愉悦的心理需求。特别是旅游设施应该满足安全性、私密性和欣赏风景的要求。因此,在旅游景观设计时大到观景点、餐厅、购物场所的空间的布局,小到台阶的高度这样细节都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
1)尊重个人空间尺度
气泡:人类学家爱德华.T.Hall提出,人体的上下肢运动所形成的弧线决定了一个球形的空间,这就是个人的空间距离。人是气泡的内容,而尺度较大的空间都是气泡空间的延伸。
领域:自然界中不同物种占据的不同空间位置。“一山不容二虎”。
从我们自身的生活体验可以发现,每个个体都有类似动物的领域性,人会对所在范围形成的领域进行维护。如果受到冲突或干扰,就会在心理和行为上有反感的行为。因此,在进行景观设计的时候,要特别注意领域对游客心理的影响。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植物、矮墙或其他建筑构筑物来增加空间使用者的私密性。相反,如果不需要私密空间,要增加游客的流动性,就需要开阔的空间设计。
2)考虑游客的行为习惯
主要的行为习惯包括抄近路、识途性和左转弯。
第一,抄近路。旅游区内地草坪中铺设了不同材质的人行道,但在其周围却常常有人们踩出来的脚印,这说明了设计的不合理性。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可能会采取围墙等进行强化调整,但让人不很舒服。最好的方法是要充分考虑人的行为习惯。
第二,识途性。当人们不清楚自己要到达的目的地的行走线路时,人们总是边摸索边到达目的地,返回时,习惯于沿着原路返回。需要设计环线。
第三,左转弯。在旅游区内,当路面上的人流密度 达到0.3人/平方米以上的时候,人们往往习惯于左侧通行。需要考虑到左侧通行的习惯进行安全通道的设计。
3)考虑游客使用的方便性和舒适性
台阶的高度:12到16厘米,低于10厘米,不宜设置台阶,可以改为坡道。
台阶长度超过三米需要设置休息平台,而且台阶的踏面保持1%的排水坡度,避免积水。
台阶要做防滑处理。
过多的台阶应该有护栏。
例如:学院教学楼大门的问题。
很多旅游景区还有专门的无障碍通道:
案例:北京前海的无障碍通道和新加坡公园的设计。
游客休息
旅游购物街道的休息空间:例如北京前门大街各种休息座椅的布置。尤其是对男游客而言,是一种非常人性化的设计。
4)需要对游客行为进行预防与控制
对于旅游景区管理而言,一个重要的管理内容是游客管理。特别是对一些游客不良行为要通过景观设计进行预防与控制。
要避免过度的人文关怀,这是因为旅游所具有的异地性和暂时性往往会诱发游客不可持续行为的发生,例如消费攀高、道德感弱化、文化干涉、物质摄取等。满足部分游客不当要求而影响其他游客欣赏旅游景观的质量,最终会导致代内不公。
例如修建盘山公路、索道,使游客节省了大量的体力,但却贬低了名山大川先贤古迹的审美功能,也失去了旅游“舒其筋骨、励其心志”的审美。
3.体验设计(情境设计)
旅游的本质是异地性体验。旅游体验是旅游现象最一般、最普遍和最稳定的共同属性。不管何种类型的旅游者,其通过不同的旅游方式获得的不是物质,而是美好的经历与回忆。各种旅游方式的不同的体验形式。
1)体验的主题要具有特色
文化体验
特别是一些景区大门的设计。
2)景观设计要具有一定游客参与性
(一)理念的科学来源
旅游文化学、文化地理学
(二)理念内涵
理念发展:文脉继承、场所精神、特色突出
1.文脉继承
旅游本身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景观只有拥有了特定的文化内涵,满足游客的心理需要,才能有长久的生命力。因此在设计中要在进行资源调研、评价的基础上,确定核心文化,进行旅游景观的设计。在设计中应该注意每个景观要素的有机协调,应该围绕主题文化进行展开。对于风景建筑注意对当地民俗及风土环境等文化内涵的研究,注意从地方民居中汲取精华,从文化学的角度来探讨风景建筑的文化归属,从而找出其创作的着眼点,设计出得体于自然,巧构于环境的风景建筑。同时注意文化内涵的最佳表现和参与性动态旅游景观的设计,使游客在亲身感受中体会文化的精髓。
2.场所精神
深层的地段特征便是场所精神(genius loci),是根植于场地自然特征之上的,在其上面时间、空间、人、自然、现实、历史纠缠在一起的,往往保留有人的思想、感情。旅游景观的设计应该尊重旅游区特色鲜明的传统和历史,并通过旅游设施的设计传递给游客。如果当地没有自己特色的建筑风格,应顾及自然环境和中性化设计,而不是简单的引进其他地区的建筑风格。
3.特色突出
旅游是一种异地文化经历和愉悦体验,因此,旅游者的目的地选择往往是文化差异大,个性独特的地方。景观的独特性和视觉的震撼力对旅游者来讲是满意度的一个重要砝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