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水处理技术的杀菌机理非常复杂,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多种作用机制与反应历程,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方面:
(1)活性氯的作用。当对含氯离子的水溶液进行处理时,氯离子在阳极表面被氧化,生成氯气;氯气与水反应生成次氯酸。活性氯即为Cl2、HClO、ClO-3种形式的总和,其杀菌效果好且具有持续杀菌作用。C.Morita实验表明,即使在氯离子浓度很低的情况下,电解所产生的活性氯也具有十分优良的杀菌效果。但电解氯的过程对电极的腐蚀作用非常大,因此采用电解氯来杀菌对所使用的金属阳极有较高的要求。
(2)活性自由基的作用。水在处理过程中,产生了一系列的活性自由基,如HO·、O2·、Cl·等。H.F.Diao等对臭氧、氯、Fenton试剂以及电化学法杀灭大肠杆菌做了对比研究,通过观察4种方法处理后大肠杆菌的SEM图片,发现电化学法和Fenton试剂法所得到的结果十分相近,细胞的破坏程度明显高于臭氧和氯处理过的细胞。由此他们认定HO·是电化学法杀菌的主要成分。K.P.Dress等实验表明,当水中加入谷胱甘肽(GSH)之后,由于GSH能保护细胞免受自由基和氧化剂的攻击,使得电化学杀菌的能力大大下降。这也证明电解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氧化性物质,尤其是无氯情况下产生的自由基,是灭菌的关键所在。
(3)电极表面的吸附作用。T.Matsunaga等研究表明,电化学杀菌是由于细菌吸附在电极表面,与电极之间进行了直接的电子交换,导致细胞内胞内酶CoA的氧化,破坏了细菌的呼吸能力,而致使细菌死亡。死亡的细胞从电极上脱落下来,保持了电极杀菌的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