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射部分包括振荡器,发射线圈,参考信号线圈及电源四部分。振荡器的输出功率一般不大,仅有几瓦至十几瓦。一方面因为水平线圈法是一种动源式观测法,若功率要大,势必增加电源重量,携带不便,另一方面是因水平线圈法所测的几个参数都是个相对量,它们基本与发射功率无关,因之亦必要再加大发射功率。
显然它们与发射回线中的电流无关(当然此电流不能为零)。这就是说,当某一地电断面的特性、收一发线圈距及工作频率被确定以后,发射电流增大几倍或减小几倍,从理论上看,异常剖面曲线不会发生任何变化,因此,增大或减小发射功率,原则上是不会改变信息量的。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
1.相对测量能避免由于仪器本身某些因素的不稳定(发射电流及接收机的传输系数)给测量结果带来的误差。不过,不能避免因频率不稳而带来的误差,因为频率会引起Q值的变化。
2.由于增大发射功率原则上不能增加信息量,而观测精度的提高又受到相对测量法本身特性所限(这一点将在下一节阐述),因此,此方法的探测深度是不很大的。
为了使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稳定,比较方便的办法是采用非密封封装的石英晶体来构成振荡器,而后经过适当的分频获得我们需的某几个工作频率。为了使发射机的工作频率稳定,比较方便的办法是采用非密封封装的石英晶体来构成振荡器,而后经过适当的分频获得我们需的某几个工作频率。
发射线圈的外形及重量应以携带方便为宜,既可作为棒状(铁氧体芯的)也可以成环状(空气芯)。为了使流经发射线圈的电流最大,也就是说欲使发射磁矩加大,往往加接一只电容器与发射线圈组成串联谐振电路(谐振在工作频率上)。参考线圈的圈数一般都较少,通常将它同发射线圈绕在一起,并且当工作频率变换时,参考线圈的圈数也要作相应的变化,即工作频率高时圈数少,频率低时圈数多。参考信号除可以从发射线圈处取得外,也可以从发射电流回路里取。到底以何种方式,在何处取得参考信号,要视接收机的检测电路特性而定。
发射机的电源一般采用容量较大(3-10安时),体积小的凝胶蓄电池(例如铬镍电池)。
接收机依其混合补偿的方式可分为手控补偿和直接读出两大类。这些仪器的原理与振幅比相位差法中的测量实、虚分量的仪器的原理相同,唯一有差异的地方就是在水平线圈法中测虚实分量所用的相位标准(即参考信号)是取自发射线圈处。因此我们就不再重述仪器的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