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平地或缓坡地,但忌高燥地和积水的低洼地块。整地包括对土壤进行翻耕、耙平、去杂等一系列工作。
整地方法:可以机耕、畜力或人力。翻耕是翻转耕层和疏松土壤,并翻埋肥料和残杂的过程。耙地是翻耕后用各种耙平整土地的作业。在翻地的同时应施入基肥。
整地深度:整地深度应根据土壤情况而定。整地深度还要看土壤质地,沙土宜浅,黏土宜深。赤苍藤整地深度应达30~40cm,并应施入大量的有机肥。整地时应将石块、瓦片、杂草等清理干净。
整地时间:整地多在秋天进行,也可在播种或移栽前进行。耙地应在栽种前进行。整地应在土壤干湿适度是进行。太干时土壤硬,翻耕费工费力,土块难以破碎;过湿时,宜造成土壤板结,使土壤透气性变差 。
赤苍藤是藤本植物,所以栽植时需要架双线立式支架。选取耐腐耐虫蛀的木桩或者水泥桩,铁丝选用8号或12号,支架高度在1.3~1.4m左右,两支架间相隔的距离为1.5m左右,而且支架要求牢固和稳固。
赤苍藤移植是为了扩大各类规格的苗株的株行距,使幼苗获得足够的营养、光照与空气,同时在移植时切断了幼苗的主根,可使苗株产生更多的侧根,形成发达的根系,有利其生长。移植包括“ 起苗”“定植”二个步骤。
起苗:起苗时土壤的干湿要得当,土壤过分干燥或湿润时,在栽植后土壤板结,不利幼苗生长。起苗方式有裸根起苗和带土球起苗两种方法。
裸根起苗法。用铲将苗带土掘起,然后将根群附着的土块轻轻抖落,不要将细根拉断,随即进行栽植。栽植前不能使根群长时间暴露于强烈日光下或强风吹击之处,以免细根干缩,影响成活。
带土球起苗法。用铲将苗四周铲开,然后从侧下方将苗掘出,保持完整的土球,勿令破碎。有时为保持水分的平衡,在苗起出后,可摘除一部分叶片以减少蒸腾。
定植:定植时间原则上要在苗木的休眠期,一般在春季、秋季起苗。苗木定植按株行距2.5×5m,每亩地可栽植50株左右。
定植方法有沟植法和穴植法。沟植法是依一定的行距开沟栽植;穴植法是依一定的株行距掘穴或以移植器打孔栽植。裸根栽植时应将根系舒展于穴中,不要使卷曲,然后覆土,为了使根系与土壤紧密连接,必须认真镇压,镇压时压力应均匀向下,不可用力按压茎的基部,以免压伤苗 。
赤苍藤浇水的方法有喷灌、滴灌等。浇水量及浇水次数,常依季节、土质的不同而异。夏季及春季气温较高,水分蒸发量大,应有较多次的浇水,浇水量大些。秋季雨量较多,应减少浇水量及次数。每天的浇水时间也应季节而不同。夏季浇水应在清晨和傍晚时进行,这个时间水温与土温相差较小,对赤苍藤的根系有保护作用,傍晚浇水更少,因夜间水分下渗到土层中去,可以避免日间水分的迅速蒸发。冬季浇水应该在中午前后进行,因冬季早晚气温较低。
赤苍藤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绝大部分来自土壤,在人工栽培的条件下,施肥时补充的主要方式。肥料的种类、施用量及施用时期等对赤苍藤正常生长影响极大。
施肥种类 赤苍藤的栽培肥料通常分为有机肥和无机肥两大类。
有机肥 。主要有人粪尿、畜禽粪,它们含有丰富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施用有机肥一定要经过发酵,生肥容易损伤赤苍藤根系。
无机肥。俗称“化肥”,无机肥分为氮肥、磷肥和钾肥。施用化肥要立即灌水。
施肥量
施用量根据土质及肥料的种类不同而异。
施肥时期及次数
一般每年施肥3~4 次,一般开花期不能追肥,速效肥应在需要时施用,而有机肥等迟效肥宜提早施用。为促进其多分枝,提高产量和质量,应适当施肥 。
赤苍藤生长快速,极易受杂草危害,所以应进行中耕除草。中耕能疏松表土,减少水分的蒸发,增加土温,改善土壤表层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内的空气流通和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通常在中耕的同时可除去杂草。中耕深度以不伤及赤苍藤根系为宜,一般为3~5cm。幼苗期应浅,以后逐渐加深。近根处宜浅,远根处宜深。除草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应本着“除早、除小、除了”的原则进行,及杂草发生之初,及早进行;杂草开花结实之前必须清除;多年生杂草必须将其地下部分全部挖出 。以免杂草与植株争夺养分,也利于通风透光。
赤苍藤是卷须攀援植物,所以在生长期间需对其进行整形修剪,控制赤苍藤的生长高度,使其附着在双线立式支架上,让赤苍藤嫩尖生长的更多,让其产量更高。也可根据栽培目的的不同进行整形修剪。
赤苍藤以嫩叶和茎为食。采收标准一般是:嫩尖在10cm以上即可采收。赤苍藤要随采随用,它收获期很长,可以四季采收,长年利用。赤苍藤的及时采收直接影响它的生长发育以及能否长期高产、稳产、优质 。
赤苍藤种子的采收要根据种子成熟及脱落的特性来确定,因为赤苍藤种子成熟后种子会不规则开裂为3~5裂瓣后自然脱落,所以在种子已完全成熟时需适时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