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IEC前言
引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定义
4测试场地
4.1测试场地的环境
4.2测试变压器
4.3接地中线
5测量设备
5.1测量网络的选择
5.1.1感知电流和反应电流(a.c.)
5.1.2摆脱电流(a.c.)
5.1.3 电灼伤(a.c.)
5.1.4无纹波直流
5.2测试电极
5.2.1结构
5.2.2连接
5.3配置
5.4测试期间电源的连接
5.4.1概述
5.4.2仅使用TN或TT星形配电系统的设备
5.4.3使用IT配电系统(包括不接地的三角形系统)的设备
5.4.4使用单相中心接地的电源系统或中心接地的三角形电源系统的设备
5.5电源电压和频率
5.5.1电源电压
5.5.2电源频率
6测试程序
6.1概述
6.1.1控制开关、设备和供电条件
6.1.2测量网络的应用
6.2设备的正常条件和故障条件
6.2.1设备的正常操作
6.2.2设备和电源的故障条件
7结果评定
7.1感知电流、反应电流和摆脱电流
7.2电灼伤
8保护导体电流的测量
8.1概述
8.2多台设备
8.3测量方法
附录A(规范性附录)设备
附录B(规范性附录)导电板的使用
附录C(规范性附录)偶然连接的零部件
附录D(资料性附录)电流限值的选择
附录E(资料性附录)用于测量接触电流的网络
附录F(资料性附录)测量网络的限值和结构
附录G(资料性附录)接触电流测量仪器的结构和应用
附录H(资料性附录)可握紧的零部件
附录J(资料性附录)交流配电系统(见5.4)
附录K(资料性附录) 电网电源供电设备的接触电流的例行试验和周期试验,以及在维修或变更后接触电流的试验
附录L(规范性附录)性能和校准
附录M(资料性附录)参考文献
图1直接供电的接地中线
图2带有隔离变压器的接地中线
图3未加权的接触电流的测量网络
图4加权接触电流(感知电流或反应电流)的测量网络
图5加权接触电流(摆脱电流)的测量网络
图6接到星形TN或TT系统的单相设备的试验配置
图7接到中心接地的TN或TT系统的单相设备的试验配置
图8接到星形TN或TT系统的相间的单相设备的试验配置
图9接到星形IT系统的相线和中线间的单相设备的试验配置
图10接到星形IT系统的相间的单相设备的试验配置
图11接到星形TN或TT系统的三相设备的试验配置
图12接到星形IT系统的三相设备的试验配置
图13接到未接地的三角形配电系统的设备的试验配置
图14接到中心接地的三角形配电系统的三相设备的试验配置
图A.1设备
图B.1设备试验台
图F.1电灼伤电流的频率因数
图F.2感知电流/反应电流的频率因数
图F.3摆脱电流的频率因数
图H.1可握紧零部件的试验装置
图J.1TN—S配电系统实例
图J.2TN—C—S配电系统实例
图J.3TN—C配电系统实例
图J.4单相三线,TN—C配电系统实例
图J.5三相线加中线的TT配电系统实例
图J.6三相线的TT配电系统
图J.7三相线(加中线)的IT配电系统
图J.8三相线IT配电系统实例
表L.1未加权接触电流测量网络(图3)的输入阻抗和传输阻抗的计算值
表L.2感知电流/反应接触电流测量网络(图4)的输入阻抗和传输阻抗的计算值
表L.3摆脱电流测量网络(图5)的输入阻抗和传输阻抗的计算值
表L.4未加权接触电流测量网络(图3)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比值
表L.5感知电流/反应电流测量网络(图4)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比值
表L.6摆脱电流测量网络(图5)的输出电压和输入电压的比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