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用于各类多层、高层和超高层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 ,也适用于较大跨度的现浇棍凝土 空心楼 盖结构 ,并可发展应用于竖向结构中。
在现浇边支承板 、柱支承板 、无梁楼盖等混凝土结构中 ,按一定规则在板中放置埋人式永久性薄壁 芯管,管间纵肋布置钢筋网片 ,或管节端布置受力钢筋 ,并与板顶、板底钢筋绑扎成整体 ,以芯管非抽 芯成孔工艺形成现浇混凝土空心楼盖结构 。
工艺流程 { 图 5. 1)
s. 2.1 施工准备
图 5. 1 工艺流程图
按设计图纸明确芯管的规格 、各项技术参数 。为便于施工操作管理 ,根据柱网开间尺寸和安装预留 预埋情况 ,确定芯管主长度尺寸和配套长度尺寸 ,绘制排管图 ,开出规格单 ,下单订制薄壁管 。
5. 2.2 测量放线
为轴线引测、支架支模做准备 。
5. 2. 3 支模 :根据受力承荷状态 ,计算并制订模板施工技术方案 。
1. 下层楼板应能承受上层荷载 ,上层支架的立柱应对准下层支架的立柱 ,并铺设垫板 。
2. 对跨度不小于 4m 的现浇板,其模板应按设计要求起拱;当设计元具体要求时 ,起拱高度宜按单 向板或双向板跨度的 2/ 1000 3/ 1000。
s. 2. 4 弹线定位
按施工图 ,在平板模上弹出薄壁管和暗梁位置线 、钢筋分布线及水电安装管道等预埋位置线 。
5. 2.5 绑扎梁钢筋及板底筋
1. 按弹线标识 ,先扎梁钢筋后扎板底筋 ,并按要求设置钢筋保护层。
2. 楼板中的非预应力钢筋纵向 受力钢筋可分区均匀布置 ,也可在肋宽范围内适当集中布置 ,在整 个楼板范围 内的钢筋间距均不宜大于 250mm 。
3. 楼板中的无粘结预应力筋可布置在楼板肋宽和区格板周边的楼板实心区域范围内 ,且应符合现
行行业标准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JGJ 92-2004
5. 2. 6 预应力筋铺设
1. 楼板中的预应力钢筋可沿顺筒方向均匀布筋 ,横筒方向集中布筋 。均匀方向的单根无粘结预应
力筋间距宜为 200 500mm ,最大间距不得大于板厚的 6 倍 ,且不宜大于 1000mm;采用带状( 2 4
根) 布置时 ,最大间距不大于板厚的 12 倍 ,且不宜大于 2400mm
2. 每一方向穿过柱的无粘结预应力筋的数量不少于 2 根 ;预应力筋的曲线矢高宜采用钢筋支托控 制 ,支托间距不宜大于 2000mm 。
3. 内模间肋宽范围内布置多束元粘结预应力筋时 ,可将预应力筋并柬绑扎 ,并在张拉端或锚固端 将预应力筋分散布置 。预应力筋张拉端应采用穴模。
5. 2. 7 安装预留预埋设施
1. 施工过程中 ,安装工程的预留预埋设施 必须与钢筋绑扎 ,薄壁管的安放等工序交叉平行进行 , 否则过后很难插人 。
2. 预埋水平管线应根据管径大小尽量布置在暗梁处或管肋间 。当水平管线 、电线盒等与薄壁管无 法避开时 ,应将薄壁管断开进行避让 。遇管线交叉或特别集中 处 ,可换用小直径薄壁管予以避让 。
3. 穿过楼板竖向管道宜用预埋钢套管 ,并按划线位置与钢筋骨架焊接定位牢固 ,其中心允许偏差
控制在 3mm 之内,严禁事后剔凿 。钢套管与薄壁管的净距离应不小于 50mmo 5. 2. 8 绑扎胁间钢筋或钢筋网片
按图弹线标识施工 (可与板底筋同时施工) ,网片筋在搬运 、堆放和吊运过程中 ,应采取措施防止
钢筋网片弯 曲变形。钢筋网片根据工程设计要求现场制作 。钢筋绑扎点要符合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施 工验收规范》 GB 504一2004 的要求。
5. 2. 9 薄壁管安放
在底筋及网片筋绑扎后 ,按弹线位置要求准确安放薄壁管 。在安装过程中应注意 :
1. 根据设计要求和楼盖结构尺寸及吊运施工条件 ,薄壁管应分段制作 ,分段安装然后再安装成整 体 ,其筒芯长度尺寸宜为 1000 2000mm ,便于制作 、运输和安装或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经协商的长度尺 寸;允许短管接长,但不得锯断 ,且端壁不得有破损 ,两纵向相邻管段应紧密接触 。
2. 薄壁管在运卸 、堆放 、吊运过程中,应小心轻放 ,禁止抛甩 ,防止其损坏 ,吊运安放时,应制 作专用吊篮卸至施工点。
3. 在薄壁管的安放过程中 ,应采取技术措施保证其位置准确和整体 JI民直 ,以保证空心板肋宽及板
顶 、板底混凝土的厚度尺寸 。薄壁管安放时底部宜用 混凝土撑筋或垫块垫起 ,管间肋部采用短钢筋焊接 作为定位筋 (图 5. 2. 9) ,根据布管平面图将定位筋安放于底板下层钢筋网片的上部钢筋上 ,定位筋要 与管垂直且通长设置 ,于薄壁管两头安放两排定位筋以确保薄壁管的间距 ,芯管之间的净距宜不小于 50mm 。薄壁管安放整体顺直度和端头顺直度 (指薄壁管端面设计有横肋时) 控制偏差为 3/ 1000 ,最大 不超过 15mm。安放时 ,与暗梁 、剪力墙结构钢筋的净间距应满足设计要求 ,如设计无要求时宜为
50 70mm。
4. 薄壁管安放过程中要随 时铺设架板 ,对钢筋 、薄壁管成品进行保护 ,严禁直接踩踏 。当板面筋 未绑扎之前发生薄壁管损坏 ,应予全部撤换 ;当板面筋已绑扎完发生薄壁管小面积损坏 ,应采取填充麻 袋和胶带纸粘贴等封堵措施 。
5. 2. 10 抗浮措施
1. 当薄壁管安放好后 ,确认管底已垫至设计标高 ,并检查薄壁管间距 ,以及薄壁管与暗梁 、剪力 墙结构钢筋的净间距 ,均符合设计要求后 ,才可采取抗浮技术措施 。
2. 抗浮措施采用的是 “压筋式” 或 “捆绑式” 方法 。“压筋式” 是利用薄壁管抗浮作用点 (约在每 段薄壁管距各自端头的 1/5 处) 定位筋上部通长钢筋作为压筋 (一般为φ12 φ14mm ) ,然后将压筋用 铅丝穿过模板与支模架扭固紧 。“捆绑式” 方法是在薄壁管上部套上弧形管卡 ,管卡是根据薄壁管的弧 度制作的 ,管卡与壁管之间的接触面较大 ,在薄壁管顶部抗浮作用 点套上管卡后 ,再用 12 号 14 号铅 丝捆绑管体和上部的弧形管卡 ,再穿过模板与支架体拧紧 ,使薄壁管不容易损坏 。
3. 根据结构具体情况 ,考虑流态混凝土对芯管的浮力以及振动棒 (片) 震激温凝土时向上的顶托力 , 对管卡的间距和铅丝规格 、拉结间距应通过计算后 ,在施工技术方案中 予以确定。薄壁芯管空心楼盖钢筋 绑扎、薄壁管安放及抗浮措施具体见图 5. 2. 10-1 图 5. 2. 10-4。
5. 2. 11 绑扎板面筋
1. 在底筋及网片筋绑扎 、薄壁管安放 、预留预埋工作全部完成后再绑扎楼板面筋和板端支座负筋 。
2 . 空心楼盖角部板面 、板底均应配置附加的构造钢筋 ,配筋的范围从支座中心算起 ,两个方向的 延伸长度均不小于所在角区格板短边跨度的 1/ 4 ,构造钢筋在支座处应按受拉钢筋锚固 。
3. 板顶、板底附加构造钢筋在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宜小于 0. 2 % ,且直径不宜小于 8mm ,间距
不'.i主大于 200mm o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符合 《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 50010-2002 的要求。构造 筋具体布置见图 5. 2 . 11-1 图 5. 2. 11-40
5. 2. 12 浇捣棍凝土 :根据设计要求确定配合比 。
1. 在浇筑?昆凝土之前,除对钢筋、预留预埋质量检查验收外 ,应对薄壁管的安放顺直度及抗浮措 施进行检查验收 ,符合规定要求后 ,才可浇筑混凝土 。在浇筑混凝土时 ,应派专人对芯管进行观察 、维 护和修补 ,当管芯位置发生偏移时 ,应及时校正处理 。
2. 浇筑?昆凝土应架空铺设浇筑道 。禁止将施工机具直接压在薄壁管管体上 ,施工操作人员不得直 接踩踏薄壁管和钢筋 。
3. 混凝土浇筑宜采用泵送 ,一次浇筑成型 ,混凝土胡落度宜控制在 16 18cm 范围内。浇筑推进方 向沿薄壁管管体轴线方向循序渐进地进行 。混凝土卸料应均匀 ,防止堆积过高而损坏薄壁管,振捣混凝 土时应采用小振动棒或高频振动片 。利用振动的作用范围,使混凝土挤进薄壁管底部 ,保证底部混凝土 密实 ,严禁振动棒 (片〉 直接振动芯管 。
s. 2. 13 预应力筋的张拉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 《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JGJ 92-2004
的要求。
5. 2. 14 混凝土养护 、拆模 :1昆凝土养护采用麻袋或塑料薄膜掩面湿水 ,遇高温天气湿水次数相应 增加。混凝土经养护达到设计强度即可拆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