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蓄水资源是解决这些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除了利用江河湖泊等天然地表水体外,世界各国愈来愈多地通过修建水库调蓄水资源。近几十年来,我国修建了很多地表水库,这些水库在防洪抗旱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与此同时,修建地表水库也出现了不少问题。例如:库区泥沙淤积降低了水库调蓄能力,甚至导致水库壅水淤积、洪灾加剧(如三门峡水库);干旱半干旱地区,水库蒸发损失造成水资源的巨大浪费;水库壅水及水库渗漏导致库区地下水位抬升,引起次生沼泽化和盐渍化,触发滑坡崩塌,破坏洄游鱼类的生态环境;库区移民造成了沉重的社会经济负担等。
基于以上原因,发达国家正在放弃修建地表水库调蓄水资源的传统做法,甚至考虑拆除一些已建水库,转而利用地下含水层——地下水库工程(ASR--aquifer storage and recovery)调蓄水资源。地下水库工程将水蓄存在地下岩土的空隙中,可以避免因修建地表水库引起的负效应,就蓄水能力来说造价也远远低于同等规模的地表水库。修建地下水库,还可以多方面改善生态环境。例如,通过人工补给含水层抬升地下水位,可以消减因地下水超采形成的降落漏斗,缓解地面沉降,减少由于抽水引起不均匀沉降导致的地裂缝,阻止海水入侵,恢复湿地面积,缓解土地荒漠化、沙漠化等。
总之,利用地下水库调蓄水资源,可以对含水层有计划的补给与回采,实现含水层的可持续利用,并有效改善生态环境。由于我国能源缺乏而水能丰富,降水分布不均,因此,利用地表水库发电、防洪与调蓄水资源,仍有必要;与此同时,有必要大力发展地下水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