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桩短而粗,其L/d很小,且嵌岩不深(例如hr/d<05),桩底沉渣己被清除。这类桩受荷后桩身弹性压缩小,桩土相对位移和桩身整体位移都较小,于是桩顶荷载全部或绝大部分直接传递至基岩。
2)嵌岩中长桩,其L/d较大,覆盖土层较厚而性质差,或可能因受水位冲刷等影响,潜在的摩阻力小,残积土或风化岩层厚度小,桩端嵌岩不深两hr/d<2),施工沉渣清除较好,桩受荷后桩端产生少量位移即能调动桩端阻力,并承担大部分桩顶荷载。但若覆盖土层不太软弱又不致于受冲刷等影响,或残积土和风化岩层厚度较大时,则对桩侧阻力仍不应忽视。
3)桩较长,覆盖层为欠固结土或自重湿陷性黄土或松散填土,并且将产生负摩阻力的情况。
应当注意,对于上述成为端承型或摩擦端承型的嵌岩桩,由于岩体的侧阻和端阻很高,对桩身混凝土强度等级及其配筋率均宜予以适当提高,以尽可能发挥基岩作用。对于端承摩擦桩型,在桩端基岩硬度和入持力层深度方面应降低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