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泵站
进入伏天,酷热一点没有减弱的势头,田里喝足了水的玉米,却挺直了葱绿的腰身,捧出束束缨花,像是在扬起张张快活的笑脸。
宁夏吴忠市利通区扁担沟五里坡扬水泵站,承担着6个行政村30个生产队3.81万亩农田的灌溉任务。从6月初开始,到7月底,是全年灌溉的关键环节。往年,全站11名职工投入紧张值班中,7人盯着泵房设备运行,其他人在站长的带领下,坐上皮卡车24小时巡渠。饿了,啃几口冷馒头,困了,挤在车厢打个盹。他们的神经绷得紧紧,因为14.65公里长的干渠,197条138公里支斗渠,都存在着涌水的隐患。更头疼的是村民们抢水,随时可能冲毁渠道,淹没庄稼、村道。
水从门前过,不“淌”(灌溉)也有错。群众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看着水过来了,人人都想早点灌完自己的地,抢水,吵架,打架,成群结队的跑乡上告状。扁担沟乡人大副主席马忠国说:“往年灌溉期间就是乡镇干部最头疼的时候,为了平息纠纷,镇上组织干部在渠上蹲点安排灌水,最忙的时候,一百多名乡镇和村队干部连天连夜守在渠上。”
水费收缴困难,渠道损毁没钱修,水“淌”多了干脆就放到沟道白白流掉,灌溉成为农民管不了、村集体不愿管,水管单位管不好的一颗“烫手山芋”。
2014年10月,宁夏启动2014年度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利通区五里坡扬水灌区成为全区3个试点之一。项目实施首先把“淌明白水,算清楚账”作为突破口。春灌前,主要斗渠直开口安装了163个磁致伸缩水位计,灌区第一次实现了水量精确计量。
扬水泵站实行了“硬件”改造升级,灌区闸门自动量测水监控系统安装后,控制室电子显示屏上渠道水量变化和水位高低一目了然,工作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实现对灌溉闸门的开关。
五里坡灌区作物种植以玉米、经果林和牧草为主,农户一部分来自县外生态移民,种植结构单一,增收渠道不畅。项目实施后,水价从0.073元,一下子提高到0.21元,价格翻了三倍,这让不少用水户有怨言。利通区政府及时出台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办法,给他们吃了“顺心丸”。
在西沟沿村委会大院公示栏上,全村428户村民已交水费、已用水量、补贴标准和补贴金额清清楚楚。35岁的马军按照标准,能领到36元补贴。他说:“以前用水算得是糊涂账,虽然现在水指标够用,今后也要计划改种耗水低收入高的经济作物”。农民用水协会、用水户领到了水资源使用权证,主动调整种植结构,高耗水作物由过去的21%,压缩到了1%。10万立方米水权在协会间流转,初步实现了水权交易。
分类水价和超定额水价加价,发挥了“杠杆”作用,有力促进了节约用水。项目区共节水150万立方米以上,节水率10%以上,灌溉水利用系数由过去的0.45提高到0.55。灌溉周期由10天缩短到7天,亩均水费降低8元,亩均节省0.5个工作日,节省用工效益48万元。
在原有分配用水指标不变的前提下,项目区恢复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85万亩,有3家高从事高附加值的种植企业落户五里坡,据此一项,就可带动当地上千村民就地务工。
小型水利工程改革也“趁热打铁”,快速推进。目前共发放工程所有权8份、管护权证4份、使用权证20份,签订管护责任书20份,有效解决了小农水工程“最后一公里”管护主体和责任缺失的问题。
利通区水务局局长杨汉清认为,农民用水协会的“助推器”、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的“稳压器”,和水价调整的“调节器”,是确保农业水价改革取信于民、取得实效的关键。
支渠长马学义说,上水期间,终于能睡个囫囵觉了。海子井村农民马国林感叹:节水就是省钱,省水还能卖钱。曾是方圆几十里种无籽西瓜“老把式”的他还有个打算:乘着好政策,秋后多包点地,挣更多的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