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一种反应堆下部堆内构件实施方式

2022/07/1588 作者:佚名
导读:《一种反应堆下部堆内构件》包容在反应堆压力容器1内部,包括堆芯支承下板2、流量分配装置3、支承柱4、能量吸收装置5、防断底板6和涡流抑制板7,如图1所示其中。堆芯支承下板2固定于堆芯底部,若干个支承柱4安装固定在堆芯支承下板2的底部,堆芯支承下板2底部同轴安装固定有设有若干圆孔的流量分配装置3,堆芯支承下板2上开流水孔,支承柱4穿过流量分配装置3并与堆芯支承下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承柱4下端面水平

《一种反应堆下部堆内构件》包容在反应堆压力容器1内部,包括堆芯支承下板2、流量分配装置3、支承柱4、能量吸收装置5、防断底板6和涡流抑制板7,如图1所示其中。堆芯支承下板2固定于堆芯底部,若干个支承柱4安装固定在堆芯支承下板2的底部,堆芯支承下板2底部同轴安装固定有设有若干圆孔的流量分配装置3,堆芯支承下板2上开流水孔,支承柱4穿过流量分配装置3并与堆芯支承下板2的底部固定连接,支承柱4下端面水平固定连接涡流抑制板7,涡流抑制板7下部安装固定有4个能量吸收装置5,能量吸收装置5下安装固定防断底板6。

流量分配装置3包括流量分配环板8、与流量分配环板8下部周向固定连接的分配底板9、与分配底板9上表面固定连接的加强柱10,流量分配环板8、分配底板9通过整体锻造或锻环与板材焊接而成为一体,流量分配环板8上表面与加强柱10的上表面共面,如图2所示。流量分配环板8与分配底板9形成的角度与压力容器的下封头内表面轮廓匹配,使流量分配环板8与压力容器1形成平滑流道,流道的流通面积没有突然扩大或收缩。流量分配环板8上设有若干凸部11,凸部11内设有螺纹连接件沉孔,用于与堆芯支承下板2固定连接;流量分配环板8的周向侧壁上设有等直径的圆孔,圆孔呈旋转对称布置。流量分配环板8凸部11处通常不布置圆孔。分配底板9上均匀设有等直径的小圆孔12,小圆孔12布置旋转对称,其直径和位置待反应堆确定后通过计算得到,不在《一种反应堆下部堆内构件》保护范围内;每一小圆孔12均对应堆芯支承下板上的4个流水孔。分配底板9上在支承柱4穿过位置开有若干大圆孔13,大圆孔13比支承柱4下端的法兰直径大,支承柱4穿过大圆孔13与堆芯支承下板2固定连接,在大圆孔13和支承柱4间形成流水环段。

流量分配装置3加工组装完后,通过螺钉或焊接与堆芯支承下板2下表面相连接,下方安装能量吸收装置5。流量分配装置3的强度能够支承下部堆内构件的重量,所以能够以流量分配装置3下表面为支承面直接置于存放架上。

下部堆内构件、上部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1、堆芯等关键部件构成压水核反应堆连接在一回路中。下部堆内构件设置了流量分配装置,目的是保证冷却剂在进入堆芯前足够的均匀。堆芯入口流量分配的均匀程度关系到堆芯热量能否及时顺利的导出,直接决定了堆芯热点的位置和热管因子的大小,而热管因子直接关系到整个核反应堆乃至整个核电厂的安全,同时影响到核蒸汽的经济性。

通过《一种反应堆下部堆内构件》,冷却剂从压力容器进口接管进入后,通过环腔,进入反应堆下腔室的流量分配装置3外侧,沿着压力容器下封头圆弧面实现转向,来自四周和底面的冷却剂通过流量分配环板8侧壁的圆孔、分配底板9的小圆孔12和大圆孔13进入流量分配装置3内,在流量分配装置3内进行一定程度的搅混和重新分配后,均匀的进入堆芯,由于有凸部11、加强柱10和堆芯支承下板的连接,使整个流量分配装置具有很好的刚性,能够抵御冷却剂的冲击。

《一种反应堆下部堆内构件》还可通过改变流量分配装置3流水孔的大小、数量、形状和位置来调节冷却剂进入堆芯前的分配效果和沿程阻力损失,以满足邻近组件的入口流量分配偏差允许值、最大平均流量等指标。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