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大面积楼地面的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找平层的施工,特别适用于对楼面、地面使用性能要求高的工业厂房、大型公共建筑等工程,同时还可运用于工厂厂房、物流中心、仓库、高交通量的车库、停车场等有较重荷载和耐磨等特殊要求的地面施工 。
《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是在传统的留置后浇带和伸缩缝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新型施工技术,该工法在地面混凝土施工中不设置伸缩缝和后浇带,用施工缝将地面按一定尺寸分为若干块,相邻块间隔浇筑,待先浇筑混凝土经过较大的收缩变形后,再将地面连接浇筑成一个整体。这种跳仓浇筑采用了短距离释放应力的办法应对较大的收缩,待混凝土经过早期较大的温差和收缩后(7~10天),各仓浇筑连接成整体,应对以后较小的收缩。即“先放后抗,抗放兼施,以抗为主”的辩证控制原则 。
施工工艺流程图:
《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工法》操作要点有以下各项:
1、无缝施工设计
1.1、施工前应进行无缝施工设计。无缝施工设计的关键是对跳仓间距的设计,即对采用无缝施工的混凝土地面各层(如垫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层、找平层等)分别进行跳仓间距的计算。
具体方法是:运用地基上混凝土板的平均伸缩缝间距计算公式 如下:
计算出不留伸缩缝的间距,也就是跳仓施工的跳仓间距 。
计算公式中各参数含义:
E—混凝土早期弹性模量;
H—混凝土板的厚度;
Cx—下层结构的水平阻力系数;
α—混凝土线膨胀系数;
T—混凝土综合温差(水化热温差,收缩当量温差,环境温差代数和);
ερ—混凝土的极限拉伸。
1.2、在计算出每层混凝土跳仓间距后,结合实际柱网情况确定多层面超大面积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的最终跳仓间距。
1.3、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时应保证相邻两块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得少于7天 。
2、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混凝土配合比应根据原材料品质、混凝土强度等级、混凝土耐久性以及施工工艺对工作性的要求,通过计算、试配、调整等步骤选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使混凝土在满足强度要求、减小水化热温差、减小混凝土收缩的前提下具有良好的施工性能。
2.2、进行混凝土配合比优化,主要从坍落度、和易性、水灰比、砂率、含气量、坍落度损失和强度等方面反复试验调整,经现场检验后确定混凝土的最终配合比,同时确定混凝土的生产工艺参数及性能指标。
2.3、混凝土坍落度严格控制在10±2厘米范围内。
2.4、混凝土最小胶凝材料用量不应低于300千克/立方米,其中最低水泥用量不应低于220千克/立方米,配制防水混凝土时最低水泥用量不宜低于260千克/立方米。混凝土最大水胶比不应大于0.45。
2.5、单独采用粉煤灰作为掺合料时,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5%,普通硅酸盐水泥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30%,预应力混凝土中粉煤灰掺量不得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25%。
2.6、当釆用矿渣粉作为掺合料时,应采用矿渣粉和粉煤灰复合技术。混凝土中掺合料总量不应超过胶凝材料总量的50%,矿渣粉掺量不得大于掺合料总量的50%。
2.7、配制的混凝土除满足抗压强度、抗渗等级等常规设计指标外,还应考虑满足抗裂性指标要求。有条件时,使用温度应力试验机进行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优选 。
3、施工技术准备
3.1、 根据设计要求、合同约定和施工规范要求,明确混凝土的质量验收标准。
3.2、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制订钢筋、模板、混凝土专项施工措施、季节性施工措施以及成品保护措施等。
3.3、综合结构、建筑、设备、电气图纸,全面考虑装修预埋件以及设备管线的预留预埋,避免事后剔凿 。
4、模板安装
4.1、用槽钢模(刷脱模剂)分仓,槽钢的安装位置须与分仓缝重合,并拉通线校直,检査其标高是否符合要求,确保钢模表面标高即为完成面标高,以方便混凝土浇筑时滚筒施工和机械锲作业。
4.2、靠墙四周,无法支模的部位墙面根据墙上弹岀的面层标高水平墨线拉线进行局部找平 。
5、钢筋绑扎安装
钢筋按分仓设计所分块独立绑扎,块内钢筋为不截断连续绑扎方式。对预留搭接钢筋校正;控制钢筋保护层厚度,确保截面有效高度 。
6、混凝土拌制
6.1、严格执行同一配合比,保证原材料不变(同产地、同规格、主要性能指标接近)、水灰比不变。
6.2、控制好混凝土搅拌时间,混凝土的搅拌时间应比普通混凝土延长15~20秒。
6.3、混凝土搅拌站根据气温条件、运输时间(白天或夜间)、运输道路的距离、砂石含水率变化、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等情况,及时适当地对原施工配合比(水灰比)进行微调,确保混凝土供应质量 。
7、混凝土浇筑
7.1、混凝土浇筑前,清理模板内的杂物,并检查保护层垫块是否放好,完成对钢筋、管线预留预埋等隐蔽工程验收。
7.2、合理安排调度,保证混凝土连续浇筑,避免出现施工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控制在规定时间内(根据天气及路程计算),以免坍落度损失过大,而影响混凝土的均一性。加强混凝土进场检验,目测混凝土外观质量,有无泌水离析,保证混凝土拌合物质量 。
8、混凝土振捣
8.1、混凝土振捣应从中间向边缘振动,振点按“梅花形”布点,并使振捣棒在振捣过程中上下略有抽动,振捣棒移动间距为200毫米左右,对施工缝和预留空洞等薄弱环节应充分振动,以确保混凝土密实,对设备基础等钢筋密集的部位不得出现漏振、欠振或过振。并在振捣过程中及时排除泌水。
8.2、掌握好混凝土振捣时间,一般以混凝土表面呈水平并出现均匀的水泥浆、不再有显著下沉和大量气泡上冒时即可停止,混凝土振捣时间一般控制在每个点15~20秒。
8.3、为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减少内部微裂缝,对施工缝处等薄弱环节采用二次振捣工艺,即当混凝土浇筑后即将凝固时,在适当的时间内再振捣,掌握好二次振捣的时间间隔(2小时为宜)。
8.4、控制好混凝土浇筑之间的间歇时间,做到连续而有序地作业。在混凝土振捣中,不得碰撞各种埋件,不得振捣模板、钢筋等;黏在钢筋上的砂浆和混凝土应轻轻碰落 。
9、混凝土平整
9.1、地面水平:在混凝土浇筑基本到位时,使用较重的钢制长根(钢辗应宽于模板0.5米以上)于钢模上多次反复滚压,以保证混凝土面水平。滚压作业时,混凝土工应事先去除钢模上的异物,以免影响地面的平整度。在无法使用钢辗作业的部位,应采用长靠尺作出混凝土完成面。混凝土的水平标高则应由水平仪随时检测确认。混凝土平整度应控制在5毫米范围内。
9.2、去除泌水:混凝土面水平完成后,应使用橡胶管去除多余泌水 。
10、混凝土机械收面
10.1、待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并赶平后,利用加装圆盘的机械锲进行至少两次的提浆作业,提浆过程中及时进行泌水处理。操作应纵横交错进行,以退磨方式为主,避免产生脚印。
10.2、待圆盘施工至一定程度后,取下圆盘进行机械馒抹平及压光作业,操作应纵横交错进行,机械馒角度应逐渐加大。
10.3、待混凝土初凝时,根据地坪的实际情况釆用机械馒反复紧光,运行时机械馒刀由前向后、左右反复、每趟压搓,反复3遍以上,以获得初步平整光洁的表面效果。机械馒的运转速度和机械锲角度的变化应视混凝土地坪的硬化情况作出调整 。
11、混凝土养护
11.1、无缝混凝土地面实现混凝土养护是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加强混凝土地面的保湿养护。
11.2、混凝土应尽早养护,以便使混凝土有充足的养护时间。
11.3、采取覆盖塑料薄膜和麻袋,与洒水养护相结合的养护方案。
11.4、在混凝土压实抹平后立即用塑料薄膜包裹,边角接茬严密压实,然后在外覆盖2层麻袋,养护之前和养护过程中都要洒水保持湿润,养护时间不得少于14天。
11.5、对混凝土地面宜釆用动态养护,即现场监测已浇混凝土块体内温度及应力在各龄期的变化,通过测试的实际数据及时调整养护方案,达到对混凝土地面温控防裂的目的 。
12、大面积重载耐磨钢筋混凝土地面施工
12.1、混凝土浇筑和振捣同以上第7条和第8条。
12.2、撒耐磨材料
待混凝土初凝(混凝土初凝的标准:一般在浇捣混凝土4~5小时后,目测混凝土表面基本无泌水或用“指压测试法”留下3~5毫米印记),分段(仓)将2/3规定用量的耐磨材料先撒在边角、阳光暴晒和风口部位,再由前往后依次均匀铺撒于混凝土面层上。
12.3、粗打磨及抹平
1)待耐磨材料充分润湿后,即可进行加装圆盘的机械馒作业,横向、纵向按序打磨各一次,墙、柱等边角部位用木抹子搓平。
2)耐磨材料应均匀分布于基层混凝土表面并保证地面水平。
3)抹平时间由混凝土面层硬度决定,以平均1小时打磨1次为宜,机械馒应由前向后,左右反复运行,以圆盘每运转1圈机械锲移动约半盘宽度效果最佳,若运行时遇凹凸部分,将机械馒在凹凸处前后左右移动即可。
12.4、补撒耐磨材料
1)待打磨后的耐磨材料硬化至一定阶段时,进行第二次铺撒耐磨材料作业(用量为规定用量的1/3)。
2)耐磨材料应撒布均匀(重点补撒较湿润的低洼处,并控制表面颜色均匀一致)。
12.5、打磨、抹平及磨光
1)待补撒的耐磨材料充分吸收水分后,再进行至少两次加装圆盘的机械锲作业,机械锲作业应纵横向交错进行。
2)取下机械锲的圆盘,采用机械馒刀进行压光及抹平工作。
3)根据耐磨面层的硬化情况,不断调整机械馒刀的运转速度和与地面的角度(机械馒配有4片金属抹片十字组合,倾斜角度可随意调节)。
4)釆用机械锲刀对耐磨面层进行磨光作业,纵横向交错进行,运行时机械馒刀由前向后、左右反复、每趟压搓,反复3遍以上,以获得初步平整光洁的表面效果。
12.6、表面修饰及养护
1)埋光机作业后面层仍存在抹纹较凌乱,为消除抹纹最后釆用薄钢抹子对面层进行有序、同向的人工压光,完成修饰工序。
2)耐磨地坪施工5~6小时后喷洒养护剂养护,用量为0.2升/平方米。或面覆塑料薄膜防止引起开裂。
3)耐磨地坪面层施工完成24小时后即可拆模,但应注意不得损伤地坪边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