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众多,水资源短缺,经济和社会发展不平衡,农村供水总体水平不高,许多地方存在饮水困难,由饮水质量问题造成的疾病还很严重。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水量、水质有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饮水安全的最初阶段,供水工程的重点主要是解决水量不足问题;发展到现阶段,饮水安全的首要任务则是要解决水质问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要求。
农村饮水问题是党和政府最关心、农民群众最迫切要求解决的问题之一。在基本解决农村饮水困难问题之后,将工作重点转向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提高供水质量,保证饮水安全,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德政”工程。
饮水安全在世界各国都被摆在首位。联合国千年宣言提出:在2015年年底前,使无法得到或负担不起安全饮用水的人口比例降低一半。各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已承诺最迟在2015年实现上述目标。
我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工程院对农村饮水安全问题十分关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把农村饮水安全普及率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体系。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方针、政策,坚持以人为本,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以加强农村供水设施建设、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农村居民饮水安全为目标,计划“十一五”期间,中国将每年解决3200万、5年共解决1.6亿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到2015年完成饮水不安全人口比例减半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