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集约用地 即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在满足区域发展适度规模,使区域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的基础上,以协调发展,优化不同等级公路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增加存量建设用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使土地利用达到最有效状态,不断提高公路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并取得更高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效益。公路集约型利用可以通过以下方面来实现:
〔1〕根据地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现有路网状况和未来交通需求,综合项目所在区域的地质、水文、生态、环保、各种运输方式的要求,详细调查当地土地情况,收集土地资料,进行分类研究,将土地占用情况作为路线走廊方案选择的重要指标。做到尽量减少占用耕地,避让基本农田和经济作物区。
〔2〕在公路建设中合理设置取土坑和弃土场,尽量减少占用耕地取土。公路修建过程中路基填挖应做到合理调配,使借方和弃方数量降到最低限度,并尽可能减少临时占地。对特殊路基挖方土,如按规定清淤弃置的淤泥或淤泥质土,经过人工搬运、自然晾晒或经改性处理,状态发生变化后含水量可达到土体最佳含水量,利用处理后的特殊土质可以减少取土,做到就地取材,减少造价。
〔3〕以桥代路或以遂代路。桥梁或隧道一次性投资比较大,因此很多设计人员只考虑投资,对占用土地考虑较少,也很少采用以桥代路或以遂代路方案。对于深挖方段或高填方路段,一方面其开挖面或填筑面大,所占的土地较多;另一方面会有大量弃方和借方,弃方必然需要弃土场,而借方则需要取土坑,这样就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特别是软土高填方地段,其实采用高架桥方案是非常好的,因为软基段边坡要求较缓,占地较多,同时处理也不彻底,后期养护费用较高。如采用高架桥方案,技术上处理较彻底,可少占用地。
〔4〕合理改造取土坑。取土坑用地在公路建设用地数量中占有很大比重,借方尽量占用山崖而少占平地,利用积存的矿渣和工业废渣等填筑路基,尽量减少在耕地上取土,最大限度地减少耕地占用。弃方要尽可能弃渣填沟,以利造地。即使是弃石渣,也要先弃石,后弃渣和土,以便日后尽早还田,积极与地方政府联系把取土坑与改田、造地等措施结合起来,通过取土将荒地改造为耕地或林地、将旱地改为水田等,减少取土用地。
〔5〕合理采用路基防护工程,减少占地。路基防护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合理地选用护坡、挡土墙,可以稳定边坡、减小开挖面、收缩坡脚,同时达到节约用地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