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通信运营企业在实施节能减排过程中使用的评价指标主要有以下几个。
(1)能源消耗总量
能源消耗总量是指通信运营企业整个经营活动过程中消耗的电力、汽油、柴油、煤炭、天燃气、热力以及其他能源,包括各种设备、照明、采暖制冷、车辆、炊事等消耗的能源,不包括水的消耗量。能源消耗总量等于上述各种能源按一定折算比例换算成标准煤后的计算之和。标准煤只是一个概念,其实是不存在的。标准煤又叫标准燃料,是计算能源总量和折合各种能源的综合指标。由于不同的能源所含热量不同,故需要用一个统一标准加以计算和比较。我国规定每千克标准煤的含热量为7000Cal,以此可把其他能源折合成标准煤计算,如石油每千克发热量为10000Cal,天然气每立方米发热量为9312Cal,则相当标准煤的比率分别为1.429千克和1.33千克。
(2)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
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是指评价期内能源消耗总量与营业收入的比值,计算公式为: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能源消费总量(吨标准煤)/营业收入(万元)。通信行业的能源消耗总量增长趋势明显,而通信资费持续降低,因此,通信行业的万元营业收入综合能耗很难真正反映通信运营企业节能减排的成果。
(3)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
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是指评价期内能源消耗总量与电信业务总量的比值,计算公式为: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能源消耗总量(吨标准煤)/电信业务总量(万元)。电信业务总量的计算公式为:电信业务总量=∑(各类电信业务量×不变单价) 出租代维及其他业务收入。不变单价是一定时期内计算业务总量的同度量因素,是根据基年各类电信业务量与相对应的业务收入测算的平均单价。在测算基年,全国电信业务总量与电信业务收入基本一致,使用期一般保持5年或10年。建国以来,通信部门根据国家统一规定,先后制定过7次全国不变单价,即1952年、1957年、1970年、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不变单价。目前采用2010年不变单价。
相比较而言,电信业务总量受业务资费波动影响较小,因此,利用单位电信业务总量综合能耗可以对同一通信运营企业不同时期的能耗水平进行纵向评价。
(4)单位业务量综合能耗
单位业务量综合能耗=综合能耗(吨标准煤)/(语音话务量 数据业务流量 固网接入业务流量 IDC业务量 增值业务量)(MB)。
GSM语音业务量折算公式为:1Erl=3600s×13kbit/s÷8÷1000MB=5.85(MB)。
WCDMA、TD-SCDMA语音业务折算公式为:1Erl=3600s×12.2kbit/s÷8÷1000MB=5.49(MB)。
cdma2000语音业务折算公式为:1Erl=3600s×9.6kbit/s÷8÷1000MB=4.32(MB)。
数据业务流量、IDC业务量和增值业务量是直接以MB为单位的。
单位业务量和电信业务总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区别在于单位业务量在计算过程中部分数据需要进行折算,所以存在一定的误差。电信业务总量是把各种业务量通过不变单价换算到了以万元为单位,有效解决了各种业务量之间的单位不统一的问题。
(5)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
单位信息流量综合能耗=综合能耗(吨标准煤)/信息流量(TB)。信息流量是指城域网核心路由器电路的双向流量,包括城域网内部流量和骨干网流量。内部流量是指城域网内部发生,但不出城域网、不上骨干网的那部分流量,骨干网流量是指城域网内部发生,通过城域网连接骨干网的节点访问城域网外部内容的流量。这种计算方法一定要把与综合能耗有关的所有信息流量统计在内,否则不能全面反映通信运营企业的能耗水平。
(6)通信基站每载频耗电量
通信基站每载频耗电量=通信基站耗电量(kWh)/通信基站载频数,它将基站的所有耗电量统一折算到每个载频上,考察基站节能减排的整体水平。载频数变化较大时,可以采用年度载频平均值,例如,××××年通信基站平均载频数=(∑××××年各月载频到达数)/12。
(7)通信机房电能利用率
PUE=机房总设备能耗/通信设备能耗。PUE(Power Usage Effectiveness,电源使用效率)是一个比率,基准是2,越接近1表明能效水平越好,即希望机房所有电能消耗更多地是用于通信设备。PUE指标是目前国内外普遍认可的机房总体能源使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之一。国内外大量数据中心机房的实践表明,PUE值普遍为1.3~3.0。
在解释它产生的结果的时候必须要加以小心。用PUE跟踪基础设施方面的变化是非常有用的,对于单独跟踪减少数据中心的通信设备的能源消耗是没有多少用处的。因为这是一个数量比例,仅考虑通信设备电源消耗实际上会导致更高的PUE。
应该在机房建设前期设计和规划时就把节能、环保考虑到,并在设计和规划的过程中达到机房的使用要求的前提下,把机房的PUE值作为机房的设计和规划要求。
在使用过程中,应该合理配置与通信设备相应的配套设备,减少无关设备,减少机房内部电能传输、分配和使用过程中不必要的浪费,提高电能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