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一种光伏逆变系统及其PID效应补偿方法和装置专利背景

2022/07/15237 作者:佚名
导读:PID(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电位诱导衰减)效应,是指光伏组件在其输出(即光伏逆变系统的组串输入)对金属边框承受较高的负偏压时,出现的一种输出性能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组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及填充因子下降等。近年来,随着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大力发展,光伏逆变系统的组串输入电压配置也越来越高,1500伏系统正逐步推广应用。而由于光伏组件的金属边框一般都要接地,这样

PID(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电位诱导衰减)效应,是指光伏组件在其输出(即光伏逆变系统的组串输入)对金属边框承受较高的负偏压时,出现的一种输出性能下降的现象,主要表现在组件开路电压、短路电流及填充因子下降等。近年来,随着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大力发展,光伏逆变系统的组串输入电压配置也越来越高,1500伏系统正逐步推广应用。而由于光伏组件的金属边框一般都要接地,这样在较高的组串输入电压下,靠近组串负极端的光伏组件内部,电池板与其接地金属边框之间将形成较高的负偏压,从而发生电荷迁移,出现表面极化现象,且越靠近组串负极端的光伏组件其极化现象越明显(如图1所示)。在该负偏压长期作用下,特别是高温和高湿条件下,光伏组件将出现严重的PID效应,导致系统发电量逐年降低。

截至2016年12月,光伏组件生产商主要通过采用高性能的封装材料来解决组件自身的PID效应,但其成本较高且对光伏电站无能为力。针对2016年12月之前的光伏系统,常见的方案有光伏组串负极接地方案和交流电网侧虚拟中性点电位抬升方案;其中,光伏组串负极接地方案是将组串负极直接接地,从而保证组串内各串联电池板对地电位始终为正向偏压,从而防止PID效应;而交流电网侧虚拟中性点电位抬升方案,是通过外加直流源抬升交流侧虚拟中性点对地电位,来达到抬升直流输入母线中点对地电位,从而间接实现将输入组件负极对地电位抬升到零电位以上,但该方案只有在逆变器并网时才能起作用。

鉴于PID效应会降低光伏电池板的发电量,而2016年12月之前常用的PID效应修复解决方案实施成本较高,且上述两种应对PID效应的方案,均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防止PID效应发生,无法对已经发生PID效应的光伏组件进行修复。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