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价通

反馈
取消

热门搜词

造价通

取消 发送 反馈意见

上海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项目摘要

2022/07/1556 作者:佚名
导读:一、立项背景、研究目标 长期以来,城市规模膨胀和外延式扩展以及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导致上海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迫切,发展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紧约束”形势十分严峻。为破解难题、严守底线,上海土地整治着眼于提高土地整治对国家战略和地区城乡发展战略的支撑能力,将土地整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了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

一、立项背景、研究目标

长期以来,城市规模膨胀和外延式扩展以及土地粗放低效利用,导致上海建设用地规模接近极限,土地供需矛盾突出,土地利用布局和结构不合理,耕地保护形势严峻,生态文明建设需求迫切,发展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紧约束”形势十分严峻。为破解难题、严守底线,上海土地整治着眼于提高土地整治对国家战略和地区城乡发展战略的支撑能力,将土地整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进行了全域土地整治创新与实践。

二、主要内容与创新成果

1.提出并构建了全域土地整治的概念和技术方法体系。项目研究揭示了土地整治与经济社会发展的交互作用规律,把握互联网时代特征,立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和五大发展新理念的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了全域土地整治概念,第一次系统性构建了包含规划技术、基本路径、生态技术、技术标准、制度保障等多方面、多层次的上海全域土地整治技术方法体系,为推进土地整治理论和实践创新、实现土地整治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示范样本。

2.研究了全域土地整治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土地整治技术的集成创新。通过土地整治规划体系和规划编制关键技术方法创新,首创全要素、全地类的郊野单元规划,填补了土地整治规划在中观层面(即镇域尺度)的空白。结合互联网时代特征和土地整治发展规律,首次提出并阐释“土地整治 ”内涵、构建“土地整治 ”生态圈,明确全域土地整治路径,增强了土地整治服务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能力。通过研究构建郊野公园生态环境建设评价体系等系列生态景观整治技术方法,有效解决了土地整治中生态缺位、机制体制缺失问题。通过土地整治标准体系研制和区域协调机制建设的技术方法,完善了全域土地整治标准支撑和制度保障。

3.创新全域土地整治实施推进模式,形成以郊野公园、建设用地减量化、市级土地整治项目为代表的典型模式。在系统分析以郊野公园为代表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土地利用特征、功能定位、资金需求及建设路径的基础上,建立重点生态空间修复与功能重塑模式,成为上海落实生态文明的载体,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范例。基于上海建设用地从“增量管理”转向“流量管理”的城市建设必然规律,建立了在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下的国土空间格局优化重构模式—“减量化”,扭转了新增耕地逐年下降的趋势,连续两年实现年度工业用地实质性负增长,减少了外来人口,促进了全域城乡空间优化、绿色扩容和环境改善,补齐了农村短板,成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契机。在拓展土地整治内涵的基础上,通过跨界融合,培育新业态,逐步形成区域发展驱动和乡村价值发现模式,促进土地整治自身发展,显化乡村价值,提升土地整治服务社会经济转型发展的能力。

三、技术经济指标

该项目含报告1本,专题研究报告6本。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颁布标准导则3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SSCI2篇,EI4篇);出版教材1部,学术专著2部;培养研究生10名。 2100433B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造价通立场,除来源是“造价通”外。
关注微信公众号造价通(zjtcn_Largedata),获取建设行业第一手资讯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